開車前服藥 慎防藥駕發作釀禍

與酒駕相比,由於在交通法規中沒有明確的規定,很多人也不注意看藥物說明書,知道藥物對駕駛影響的人並不多。但藥駕一旦發生,後果將十分嚴重。

感冒藥對司機影響大

其中,常用藥對司機的影響最大。鎮靜安眠藥雖然容易讓人睏倦,但一般在夜間睡眠前服用,多數司機不會在開車前吃。但如果用藥後第二天仍感到頭暈,最好不要開車。苯海拉明、異丙、氯苯那敏等第一代抗過敏藥可引起睏倦、視力模糊等症狀,說明書中一般會提示開車前慎用,只要認真閱讀並遵照此建議去做,就能避免發生相應的危險。醫生遇到的大多藥駕是因爲司機服用含有抗過敏成分的感冒藥而發生意外。解熱鎮痛藥物對神經系統功能有一定影響,司機服用後最好不要馬上就開車。

降壓藥、貼膏要注意

降壓藥、貼膏對駕駛的影響也容易被忽略。曾有一位高血壓患者在開車途中突感不適,出現短暫的頭暈、眼前發黑,出了車禍。醫師詢問家人後得知,患者近期剛換了降壓藥,出現了短暫的低血壓,又沒有注意休息,因此引發事故。服降壓藥在換藥調整劑量期間,容易出現意外。膏藥也可能產生類似問題。

一些外用貼膏爲了預防過敏,添加了苯海拉明等成分,如果長期大面積使用,可能造成此成分在體內蓄積,引發嗜睡、倦乏等症狀,建議常開車者諮詢醫生後再用這類藥。

開車前要先醒藥

需要提醒的是,開車前要「醒醒藥」。司機都知道,開車前不能飲酒,但生病需要吃藥時,不可能爲了開車停藥。此時建議錯開時間,避免發生危險。服用含抗過敏成分的感冒藥後4至6個小時內不建議開車。抗過敏藥物應遵醫囑睡前服用,以減少嗜睡等副作用的影響。剛開始吃降壓藥、降糖藥和調整用量期間最好不要開車。

在美國等國家,爲了減少藥物對交通安全的影響,酒駕的法規同樣適用於藥駕。患者應合理安排服藥和駕駛時間,保證生命健康和交通安全。

(作者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醫師)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