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社會,微短劇就活該被嘲諷嗎?

“母親下葬那天,我把自己交給了一個陌生男人……”畫面中,女主角眼含深意地走向男主角,似乎做好了“獻身”準備。這是微短劇《離婚後她帶着六寶驚豔全球》的第一幕。

在這僅有1分55秒的劇集裡,濃縮了的劇情包括:男女主性暗示牀戲、女主順產生下六胞胎兒子、七年後男主與兒子重逢三個場面。劇集劇情獵奇,又直擊觀衆的好奇心:觀衆會忍不住想知道這樣在一起的兩個人爲何後來分開,而男主知道前妻爲自己生下六個兒子後又將發生什麼……

這一集,讓發佈這一視頻的搬運號們平均都獲得了五十萬到百萬級的瀏覽量。

在視頻下方,熱評第一稱“自從有了短劇之後,我把電視劇打入冷宮,天天在抖音短劇撿漏。”現在,這樣超越常識和三觀的短劇集每天正以億極播放量席捲全球的播放平臺。

由此帶來的,是鉅額的利潤。

據艾媒諮詢《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高達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短劇圈內不停地出現“8天狂賺1個億”等喜報。不少知名短劇可能投入只有幾百萬,但推出後一天的訂閱量就超過2000萬元。讓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短劇出海也成爲一門好生意。不止國人愛看七分鐘演完的”卑微女主重生復仇完虐前任“,歐美市場的觀衆們也愛看”被丈夫殺死後,我重生贏得了超級球大獎“。

/同樣的人物、劇情框架設定,國產劇作團隊正大舉進軍海外市場,並獲得頗豐的收益。圖源:網絡/

有多大市場,就意味着有多少沉迷短劇無法自拔的消費者。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如何看微短劇的興起的?

/NYT/

倦怠社會下,短劇盛行

爲什麼短劇如此受歡迎?

一些人會拿審美下降做文章。但這種分析對消費者來說未必是公平的。

在全球經濟下行的焦灼環境中,當大多數人需要通過加班、超長工作與身兼多職才能獲得體面收入,疲憊已成爲生活的常態。日常倦怠中,片刻珍貴的閒暇時光,大腦就是偏愛更簡單、直接、純粹的娛樂刺激。

微短劇是全民性的。它對受衆的時間要求靈活,不論是保安、保潔、鐘點工、廠工、自由職業者還是疲憊的上班族,微短劇讓我們上一秒還在看劇,下一秒就可以起身忙碌,它就是比其他的文娛方式更加輕鬆便捷。

早在2017年的《十三邀》裡,許知遠曾問擅長娛樂內容的馬東,如何看待目前的文娛內容環境。言語間,許知遠似乎期待馬東會去批判內容的碎片、粗俗。但馬東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他認爲大衆有了接收信息更方便的工具,他們在內容上就也有話語權,這是正常的。

/訪談節目《十三邀》/

微短劇無疑滿足了受衆的需求——甚至是完全基於用戶需求的定製。”追妻火葬場“、”仙俠攻渣強制愛“、”先婚後愛魂穿女反派“……微短劇內容有其公式化的創作流程,是對用戶喜好內容的精準打擊。當用戶的品味、興趣被精準分析,加上大數據的精確推流,受衆被送入已經安排好的“信息繭房”內,樂此不疲,沉淪其中。

而這一切,對我們的生活究竟意味着什麼?

/Chen Wu/

《華氏451》的世界:極端化、淡漠的社會

微短劇的盛行,彷彿正應了科幻小說《華氏451》中的預言。這部出版於上世紀50年代的經典作品,也是C計劃思辨閱讀課L8的必讀書目。作者雷·布拉德伯裡在電視、廣播興盛的年代,便對未來的媒介與內容發展趨勢做出這樣一番闡述:”經典作品刪簡,好配合十五分鐘的收音機節目,然後再刪簡,好填塞兩分鐘的書評節目,到最後只剩下十來行的詞典式摘要。當然,我言過其實了。詞典是參考用的。……你明白吧?(人們)從幼兒園進步到大學程度,然後又回到幼兒園;這就是過去這起碼五世紀以來的知識模式。“

作者:雷·布拉德伯裡《華氏451》

C計劃L8級思辨閱讀課程用書

當人們習慣了“五分鐘帶你讀懂xx作品”“三分鐘看完xx電影”,不再看得進三個小時時長的《指環王》,看劇追番一律倍速,現在也終於來到了一分半鐘就要獲得三次反轉的微短劇時代。

我們距離《華氏451》的世界越來越近。人們沉迷於高強度的娛樂刺激,甚至連讀書都成爲了罪行。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究竟意味着什麼?

書中主人公的妻子米爾德里德,她在家中設置了三面電視牆,隨時帶着海貝耳機,收聽觀看各種娛樂節目。她將電視牆上的影像稱爲家人,但卻和自己的家人形同陌路——她和丈夫彼此甚至都不記得初次見面究竟是什麼時候。她最喜歡的活動就是組織鄰居太太等閨蜜一起來家裡舉辦電影之夜,大家一起看着電視牆,討論的也是諸如演員長相等問題。即便當她們談論起政治選舉的候選人們,判斷標準也只剩下外貌和氣質,對於他們的政治主張一無所知。

她快樂嗎?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情節是,米爾德里德一直在無意識地過量服用安眠藥。她一次次試圖殺死自己,而每次被救活後,她又會忘記自己究竟做了些什麼。

米爾德里德只是作者設定的世界中,萬千社會人的縮影。在《華氏451》的世界裡,人們內心空虛、人生彷彿喪失意義,人與人之間冷漠而疏離,而每個人都只關心虛幻的快樂,甚至戰鬥機就在頭上飛舞也不再關心。

在課堂上,我們向孩子們拋出問題:爲什麼?爲什麼沉迷這些高強度、高刺激的娛樂,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晦暗?

/Brianna Miller/

培養批判性思維,理解複雜問題

C計劃的課堂討論的目的之一,便是幫助孩子們去理解問題的複雜性,建立表面現象背後的因果聯繫。

爲何生活在娛樂至死的世界,人們會空虛、麻木?因爲我們總需要探究人生的意義,去親自思考、體會人生真正重要的議題。我們讀詩歌、讀文學作品,不斷銳化我們對生活的感知力;我們讀哲學、讀歷史,不斷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重大嚴肅的命題。這樣的閱讀思考,需要靜默的空間與時間。而“短平快”的娛樂刺激,卻用源源不斷的聲光電填滿了我們的大腦。當我們沉浸於永不會結束、動輒數百集只爲讓你不停充值續費的微短劇之後,思考也就此停止。

爲何在這樣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如此疏離冷漠?在微短劇式的娛樂刺激中,只有“渣男”、“惡女”、“霸道總裁”和“較弱白蓮花”,只有非黑即白的標籤,看不到人性的多面與複雜。當他者都被簡化成了一張張臉譜、一個個符號,我們如何與之共情、建立連接?而嚴肅文學非常重要的意義之一便在於,讓我們得以跨越時空,進入不同人生,理解不同的境遇,建立起同理之心。

正如《華氏451》所描述的那樣:“蓋房子不能沒有釘子和木板。要是你不希望房子蓋起來,那就藏起釘子和木板。要是你不希望某個人有所不滿,那就別讓他看見問題的兩面,窮操心;只讓他看見單面。最好是一面也別給他瞧見,讓他忘記有戰爭這玩意……讓人們比賽誰記得最多流行歌曲的歌詞,或是州首府的名字,或是衣阿華州去年出產了多少玉米。給他們填滿不易燃的信息,拿『事實』餵飽他們,讓他們覺得胃脹,但絕對是信息專家。這麼一來,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在思考,明明停滯着卻有一種動感,他們就會快樂,因爲這類事實不會變化。別給他們哲學、社會學這類狡猾易變的玩意,往那方面思考就會憂鬱。”

在《華氏451》中,是隱匿在幕後的獨裁者們,“讓”人們縱情娛樂,“讓”人們不再閱讀,“把”讀書、藏書都變成犯罪。而作者的批判並不僅指向權力或資本,更指向順從地讓渡自己嚴肅思考能力的大衆——是我們自己,拋棄深度思考的能力、丟棄嚴肅閱讀的習慣。

而在這樣一個倦怠、喧囂的時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如何避免我們、乃至我們的下一代滑向娛樂至死社會?

閱讀,思考,是我們最有利的武器。

在C計劃的課堂上,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深度閱讀、嚴肅閱讀。在目前春夏秋冬四個學年八個級別的課程中,我們將共讀近150本書,這其中涉獵了80多個思維能力點、100多個重大議題。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也不斷向孩子們拋出重要的問題——如同我們在閱讀《華氏451》時,邀請孩子們去思考娛樂至死與空虛麻木的人生之間的關聯。孩子們則將在這些思辨性的討論中,不斷學習思維的工具和方法。

在《華氏451》這堂課的最後,課程也並不停留在對娛樂的簡單批判。我們還會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到底該如何看待媒介的變化、信息技術更迭對生活的影響。這也需要他們把課堂上對於議題和書本的思考帶回生活中,更多地看到不同主張的利弊,思考兼顧方案。

當孩子們通過嚴肅閱讀與思辨建立起批判性思維,這也如同建立起信息的防火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科技時代誘惑時能更謹慎看待問題,不迷失於感受鈍化、思維簡單化的泥淖中。

撰文|大麥

排版|番茄

編輯|藍方

校對|袁振、許栩

最新課程

C計劃思辨閱讀課,可以引領孩子從閱讀、思辨中逐漸掌握思考工具,擁有思辨能力,讓他們能更好應對未來的挑戰。

如果想讓孩子——

懂閱讀,愛思考,善溝通,

會選擇,負責任

可點擊下方圖片體驗我們課程

歡迎掃碼諮詢

回覆[獨立思考]還可領取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