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後1跡象 恐是髖關節退化警訊!3動作助緩解

復健科醫師李炎諭指出,髖關節退化患者通常在早上或久坐後,症狀會加劇,但活動一下後反而會改善。(示意圖/Shutterstock)

3動作緩解髖關節退化(製圖/陳友齡)

髖關節退化是許多中老年族羣都會遇到的問題,若能及早發現,即可給予適當的治療。復健科醫師李炎諭指出,髖關節退化患者通常在早上或久坐後,症狀會加劇,但活動一下後反而會改善,值得多加留意。醫師表示,若關節不順已影響到日常生活,就需要考慮手術介入,他並分享3動作有助緩解髖關節退化。

李炎諭在臉書專頁「李炎諭醫師的復健聊天室」發文,介紹髖關節退化相關知識。他表示,所謂的髖關節退化,是指髖關節股骨頭的軟骨磨損及滑液膜發炎、骨刺增生等現象,常見於中老年人身上,症狀爲髖關節疼痛、活動不利,甚至有聲響產生。他提到,患者通常在早上或久坐後,症狀會加劇,但活動一下後反而會改善,其風險因子與基因、年長、肥胖及工作負重等相關。

李炎諭說明,目前髖關節退化的保守治療,包括體重管理、輔具使用、物理或藥物治療,以及調整生活習慣,像是減少久蹲、不良姿勢、搬重物等。若效果仍不理想,疼痛或關節不順影響到日常生活,就需要考慮手術介入。

除了上述提到的治療方式,李炎諭並分享以下3個動作有助緩解髖關節退化:

1、伸展髂腰肌:前弓後箭步,身體向後彎,感受後腳大腿根部緊繃感,維持20秒,每天做3~5次。

2、橋式運動:平躺屈膝,腳掌踩地,雙手臂平放體側;接着,背部貼平,臀部向上擡起,撐住約5~10秒,再慢慢放下,重複10次,做3個循環。

3、死蟲運動:平躺雙手舉高,雙腳屈膝舉起,腳尖朝上,大腿和小腿呈現90度,雙腿和雙手交替伸直,交換不同手腳,不碰地,停頓1秒,回到起始位置;再換手、腳,過程中腹部用力,重複10次,做3個循環。

光田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近來也針對髖關節退化進行說明,提到影響髖關節病變的4項因素及4大症狀,前者包括各種原因的磨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外傷及腫瘤;後者則有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困難及長短腳。他呼籲,若自身或身邊的人出現這些症狀時,應儘快尋求醫療專業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