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誰在拖累烏克蘭

(圖/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至22日訪問俄羅斯,在國際上受到高度關注和廣泛解讀。這是新一屆中國政府的外交開篇之作。與此同時,鑑於俄羅斯是烏克蘭危機的當事國之一,中國最高領導人訪俄,能否有助於危機解決,成爲國際輿論的焦點。

對於中俄而言,雙邊關係通過此訪進一步拉近,反映出兩個主權國家間的正常交往,未受複雜的國際局勢影響。而對於外界關注的烏克蘭危機問題,可從3個方面尋找答案。

一是時機。雖然坊間此前已流傳習近平將訪俄的消息,但實際成行日期比外界預期要早。元首外交的促成,背後必有多重力量推動,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時機,而當前烏克蘭危機的演變正處於關鍵時期。

烏克蘭危機爆發已逾一年。如今,俄羅斯與美國、北約的鬥爭處於白熱化階段,或預示着衝突的擴大化、長期化,令外界普遍擔憂。在這個時點,中國最高領導人訪俄,是中國爲勸和促談發揮建設性作用的一次具體實踐。

二是聯合聲明。在中俄元首共同簽署的聯合聲明中,關於烏克蘭問題,「俄方重申致力於儘快重啓和談,中方對此表示讚賞。俄方歡迎中方願爲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積極作用,歡迎《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中闡述的建設性主張。」雙方強調,「負責任的對話是穩步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顯然,這是在向外界釋放和平、理性、有助於局勢降溫的重要信息。這也是中國外交部稱習近平此行爲和平之旅的重要原因。

導致衝突的原因不盡相同,但解決衝突的方式無非兩類:戰爭或和平。中國領導人選擇和平,並帶着「政治解決」的中國主張同普丁見面,旨在尋找和談的可能性。普丁表示,對和談持開放態度,歡迎中方爲此發揮建設性作用。此前,烏克蘭也已表示,讚賞中國提出的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立場。

在烏克蘭危機延宕僵持的情勢下,國際上任何勸和促談的努力,都理應值得珍惜。

三是美方反應。面對中國的勸和促談,美國白宮國安發言人柯比竟表示,「呼籲停火是不可接受的」。爲什麼美國政治人物作出這種表態呢?

其一,近年來,美國一些政客「逢中必反」,製造、放大「中國威脅」,從而穩定美國自身的同盟體系。當前,俄烏衝突其實是在嚴重消耗歐洲,藉此復活北約並壓制歐洲戰略自主性。北溪管道被炸等事件凸顯美歐利益分歧。美國需要製造中俄聯手威脅其同盟體系的假象,以穩定並強化其同盟體系。

其二,俄烏衝突和美國的國家利益有關。日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俄羅斯想用自己的條件來實現停火,美國則繼續反對俄烏停火。布林肯言辭意涵頗豐,釋放的信號十分明確:中國想當和事佬助俄烏停火,此舉有礙美國利益。

一方面美國利用制裁機制,削弱了俄羅斯的經濟、軍事和技術實力,重振了美歐之間的「跨大西洋聯盟」,擴大了北約的地域範圍和威懾力量;另一方面,從經濟利益來看,美國非政府組織保衛民主基金會的一項最新研究認爲,美國可從烏克蘭衝突中,通過出售情報、武器等途徑獲取至少217億美元直接財政收益。

對此,中俄在上述聯合聲明中數次點名美國,表達不滿。雙方指出,美國抱守冷戰思維,推行「印太戰略」,對本地區和平穩定造成消極影響。表達不滿意味着中俄都很警惕,烏克蘭危機的矛盾雖與俄烏兩國有關,但解開矛盾的鑰匙卻在美國手中。

(作者爲大陸資深時政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