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創投王嘯:寒冬纔是新浪潮大幕開啓的契機

文/王嘯 九合創投創始人

2011年底,我剛剛進入天使投資領域時,恰逢中國概念股危機,海外資本市場降至冰點,中國企業 IPO 數量創自創業板開閘以來歷史新低,A 股市場也處於歷史估值的底部。

相比當年的市場狀況,今天的資本市場頂多算是秋天罷了。我更願意將這次調整看做是泡沫之後的理性回調,資本市場經歷過 2013年、2014年 高速增長,應該到了調整的時候了。

爲什麼在資本市場比較寒冬的時候進入天使投資領域?我在互聯網技術、產品領域做了十幾年,經歷過 PC 時代,互聯網興起的全過程,對互聯網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2011年 底,當時是我在百度的第 11 個年頭,在制定百度移動未來五年規劃時,我梳理了當時的趨勢,智能手機價格下降,會帶來移動設備的快速普及,移動互聯網跟傳統產業結合更加緊密,手機上的娛樂需求會爆發增長,帶寬費用會顯著降低。

創業和投資靠的都不僅僅是經驗和見識,更重要的是對未來趨勢和浪潮的把握。當項目方向符合大趨勢,會順勢生長。在當時的時間節點上,我判斷通過早期投資介入移動互聯網大潮是一個好機會。

回顧過往,有意思是,儘管當時資本市場遭遇寒冬,但那也是一個新浪潮大幕開啓的契機。可以說,一面是對漫長冬天的恐懼,一面是新浪潮的誘惑。

九合創投的前五個項目,36 氪、下廚房、極客學院、來來會、Zepp,目前都進入到 B 輪之後,它們都是在那次寒冬中出生並且生長起來的,目前都發展不錯。

在寒冬裡投資時,我們決策的門檻會比較高,挑選項目時會比較謹慎。更重要的是,在寒冬裡起步的團隊,往往不是對於對於財富增加的渴求或者某種機遇的迎合,這些團隊的創始人創業的初心都比較簡單、純正。比如 36 氪的創始團隊,起步時只是幾個人在兼職寫博客。

和同期的創業者相比,這幾個項目的創始人沒有太多明星公司背景,也並非連續創業者。36 氪的劉成城是北郵的應屆畢業生,下廚房的 Tony 曾是豆瓣的產品經理,極客學院的靳巖原來做過開發者社區和應用商店,來來會的王國航原來是海航衆信旅遊的副總裁,Zepp 的韓崢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他們在創業早期融資時都不算順利,下廚房的 CEO Tony 前不久在九合系 CEO 內部分享會時開玩笑說:“我融資最順利的第一次就是拿嘯哥錢的時候。”

從天使走向 pre-A 階段時,Zepp 也不算太順利,在 2012年 三四月份時,做高爾夫、網球傳感器,需要開模、打樣、做樣機,融資不順利,我們只能一筆一筆過橋貸款幫助渡過難關,直到 Zepp 在北美市場獲得突破,拿下了蘋果商店的訂單,纔開始慢慢解決 “經濟危機”。

但他們堅持下來了。到了資本市場變暖之後,他們都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2013年,Zepp 拿到了第二筆錢,來自君聯資本,2014年,Zepp 獲得 GGV 的 B 輪融資,2015年Zepp 獲得動域資本、京東的 C 輪融資,估值過億美元。下廚房在今年比競爭對手更早完成 B 輪 3000 萬美元融資。

能熬過寒冬,這些創業者身上有一些共同的品質。首先,對機會的直覺比較好,找到正確的大方向;其次,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即便開始沒有精準瞄準方向,但能在創業過程中不斷校正;第三,最重要的品質是:堅韌和堅持。這些都是值得現在更年輕的創業者學習的。

對於這一次資本市場的週期性調整,我認爲,創業團隊應該注意的包括以下幾點:

1、融資節奏的把握,給自己留足夠長的跑道。在海外通常一輪融資的週期在 18 個月左右,但在國內競爭激烈,有時候只有 6 個月,創業者要給自己預留更長的融資時間;

2、控制預算,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減少團隊的無效擴張,在項目比較早期時,控制人數。

3、做真正有創新的事情,不僅僅注重數字的增長,也要注重業務模式的增長。內生式的 “反週期”,是爲週期調整之後的高速增長積累力量。

4、週期調整時,也是廣積糧、捂人才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