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代人接棒傳承龍舟文化!時隔38載,周氏兄弟再造東砵白鬚新龍舟

端午將近,一年一度的陽江江城逆水龍舟即將激情開賽。江城傳統逆水龍舟製作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周氏兄弟——周世賞和周聚,正忙碌地趕製新龍舟。

“叮~叮~”“砰~砰~”

漠陽江邊臨時搭建的一個大棚裡

時常傳出錘子敲擊木頭的聲音

伴隨着機器打磨的聲音

寧靜的河邊

有一羣老師傅正在埋頭“幹大事”

再造新龍舟

走進棚內,一艘長30.24米、中間寬1.20米的龍舟雛形呈現在眼前。

底板、檔板、大艕均已安裝完畢

師傅們正在給龍舟塗抹油灰

油灰由牡蠣粉和桐油混合而成

具有防水、防腐的功效

是龍舟在水上馳騁的底氣

也是龍舟代代相傳的秘訣

製作一艘龍舟

要經過 30多道工序

每個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

“三、二、一”

周世賞喊着口號指揮大家

老夥計們合力先後擡起兩條甲筋

分別將其安裝在龍舟兩側

據周世賞介紹

甲筋的安裝位置不能完全對稱

必須錯開

以保證船體的穩固

防止斷裂

眼前這條尚未完工的龍舟

是周世賞兄弟今年做的第一條龍舟

造船師傅周世賞是陽江“造龍舟”世家的第九代傳人。周世賞告訴記者,兄弟倆從農曆二月初八便開始了這項工作,再經過二十多天的打造,這艘龍舟便能完工。

據周世賞介紹,新龍舟是東砵白鬚的,選用梢木作爲原材料。東砵白鬚的第一條龍舟誕生於1986年,至今已有38年了。因年代久遠,龍舟的性能下降,所以要再造一艘新龍舟。

“每次製作我都會對龍舟進行改良”

周世賞祖輩都以造船及造龍舟爲生

造船技藝爐火純青

但造船人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製作

而是在造船中思考、改進

根據江城的水域特點

傳統逆水龍舟比賽模式

對本地龍舟進行改良

力爭每一艘船都是心目中最完美的作品

周世賞自信地說,新龍舟比舊龍舟的材料薄一點,形成的排水小一點,會使船身輕一點,船輕了摩擦阻力就會小很多,划船的速度就會快一點。這條龍舟估計農曆四月十八下水。

時隔38載

東砵白鬚再造新龍舟

將以嶄新的面貌奮楫漠陽江畔

匠心傳承造船技藝

周氏兄弟造船已有幾十年的時間

在傳承祖輩造船技藝的同時

也在對造船技藝進行改良

當記者問起

如何將製作龍舟的技藝代代傳承下去?

周氏兄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現場

周世賞多次向記者展示他早年繪製的圖紙

圖紙早已泛黃

但圖紙上的模型、數據依然清晰

密密麻麻的備註傾注了匠人的心血

每次造船

周世賞都會在原有的圖紙上修改

重新設繪、放樣、計算

兄弟倆也會詳細記錄造船的具體數據

不斷總結經驗

周聚告訴記者,在造船的過程中,他們會將製作的數據記錄下來,通過紙質資料、造船模的方式將造船心得和技藝留存下來,爲傳承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兄弟倆的侄兒也在跟着學習製作龍舟的技藝,爲製作龍舟注入年輕人的力量。

周世賞說,凡是我製造的龍舟一定要用所有的心思把它做好,因爲對龍舟很有感情,我設計到晚上一兩點都沒問題的,全心全意把這條船做好。

周氏兄弟製作過許許多多的龍舟,時至暮年,與龍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他們臉上卻一點不減對龍舟的熱愛。這或許是對於家族傳承的責任,亦或許是對龍舟所寄寓的勇於拼搏、不甘落後、奮勇爭先精神的崇拜。

綜合 | 陽江新聞

文字 | 張燁彬

攝像 | 毛軍玲

短視頻 | 白金玉

編輯|樑芷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