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團隊換血!連虧16年昇陽電池 迎來轉盈曙光

從產業領頭羊淪落到連虧16年的後段班,昇陽電池經營團隊換血,並加快啓動企業轉型,今年終於有機會揚眉吐氣,扭轉長年虧損的頹勢。(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昇陽電池的前身是昇陽半導體旗下能源事業處,2017年正當磷酸鐵鋰電池產業風起雲涌,順勢從昇陽半導體分割成立,成爲當時產業界的新星。然而,昇陽電池卻歷經了長年虧損,終於在新任董事長姚鬆廷接手啓動企業轉型後,2023年才損益兩平。

1991年索尼(SONY)成功量產全球第一顆商用鋰電池,不過這顆三元電池,最大的缺點就是會有「易爆」的風險;接着2004年、2005年磷酸鐵鋰電池材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臺灣必翔電能、昇陽半導體等也陸續在2005年投產具備高安全性的磷酸鐵鋰電池模組,在全球蔚爲風潮。

中國補貼衝擊 陷長年虧損

其中,必翔電能是全球第一家生產磷酸鐵鋰電池的公司;昇陽半導體也在隔年、也就是2006年順利量產。這兩家公司的共同之處,就是背後都有姚鬆廷的身影。

早在1998年時,擔任磷酸鐵鋰電池公司—太電電能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的孫道存就找上姚鬆廷協助蓋廠,並擔任太電電能的廠長,並於2005年達成量產目標。結果就在這1年,太電電能被必翔集團收購,更名爲必翔電能高科技。

2006年時,姚鬆廷又被昇陽半導體延攬,將成功研發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技轉予昇陽半導體,併成立能源事業處,他也擔任該處資深協理,直至2008年離開。

然而,儘管2000年代臺灣在磷酸鐵鋰電池產業居於領頭羊地位,當時臺灣也已有臺塑鋰鐵、尚志精密化學及立凱3家磷酸鐵鋰電池材料供應商,還成爲中國磷酸鐵鋰電池製造商主要採購對象,帶動整體產業更加蓬勃發展。

可惜,相較於日、韓、中國,臺灣內需市場規模太小、又無法綁定海外的出海口,因此在中國獲得政策補助迅速崛起之後,臺灣廠商首當其衝,連升陽電池也難以倖免,就這樣從2006年量產後連虧16年。

直到2023年聚界潔能創辦人張鑑紹、日升投資、泓達投資等新的投資方加入,並找來姚鬆廷重新評估昇陽電池可獲利的發展方向,才發現扭轉頹勢的契機。

「葉總(葉展豪)、張會長(張鑑紹)找我回來,希望可以協助昇陽電池轉型,從專注在高功率的利基市場,轉型爲跨入主流的儲能與電動車應用領域。」姚鬆廷接受《財訊》專訪時,透露自己當初臨危受命接下董座職務的背後關鍵原因。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