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嬰幼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長期影響,專家建議重視預防

4月最後一週是世界免疫周。去年以來,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百日咳鮑特菌等病原體相繼登上熱搜,多次成爲公衆關注的熱門話題。世界免疫周之際,多位兒科醫生表示,要警惕呼吸道合胞病毒(以下簡稱合胞病毒)可能給嬰幼兒帶來的長期影響,免疫預防是保護嬰幼兒免受合胞病毒危害的有效手段。目前,創新預防手段在我國已獲批准,有望在今年合胞病毒感染季爲嬰兒提供保護。

合胞病毒可能對嬰幼兒產生長期影響

一項2009年至2020年全國社區獲得性肺炎病原體監測相關研究顯示,與5歲以下兒童社區獲得性重症肺炎相關的最常見的病原體是合胞病毒(21.3%),其次是肺炎鏈球菌(12.61%)。

合胞病毒是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檢出病原體。由於免疫系統較弱、肺部呼吸道狹窄,1歲以內尤其是6個月以內嬰兒感染合胞病毒發展爲嚴重疾病的風險比其他年齡段兒童更高。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麗素說,從最近的合胞病毒流行情況看,重症患兒主要爲1歲以內嬰兒,表現爲毛細支氣管炎造成的喘、憋、低氧血癥、反覆發燒等症狀。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市兒科研究所感染與病毒研究室主任謝正德同樣表示,大部分患兒感染合胞病毒後表現爲上呼吸道感染,但對1歲以內的嬰兒來說,可能會發展爲毛細支氣管炎,容易發生喘息、呼吸障礙、吸氣困難等。此外,醫學期刊《柳葉刀》發佈的一項研究也證實,合胞病毒常常合併細菌感染,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等,進而導致重症情況的發生。

“一般我們會通過鎖骨、肋骨以及胸骨是否上凹,即以三凹徵來判斷患兒是否缺氧。”黃麗素表示,如果患兒伴有鼻翼扇動、呻吟,且呼吸頻率較高,說明肺部的病變比較嚴重,導致不能提供生命活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氧氣供應。家長可以觀察患兒飲食情況、是否願意與大人玩耍、是否哭鬧不止以及睡眠情況等。當家長髮現孩子發低燒,併發出哮鳴音時,就是呼吸道症狀感染比較重,應及時就醫。

黃麗素說,有醫學研究顯示,合胞病毒嚴重感染的患兒未來發生哮喘的概率是原先的2倍;如果合胞病毒混合感染鼻病毒,則可能升高至10倍。謝正德進一步強調,總體來說,合胞病毒感染患兒年齡越小病情越重,部分年齡小特別是過敏體質的嬰兒,將來可能會出現一些疾病,比如反覆喘息和哮喘。黃麗素表示,臨牀上,部分曾經感染過合胞病毒、再次感染其他病原體的患兒,在做相關檢查時仍會被發現體內存在合胞病毒,“這需要我們持續關注”。

針對性創新預防手段已在路上

2023年12月,首個針對所有嬰兒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預防手段尼塞韋單抗注射液在我國獲批上市。

該創新生物製劑的III期臨牀研究顯示,其可以使合胞病毒導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就診率降低76%;IIIb期臨牀研究顯示,其可以使合胞病毒導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率降低83%、全因下呼吸道感染相關疾病(包括所有細菌、病毒等)的住院率降低58%。近期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真實世界證據顯示,與未接受干預的嬰兒相比,接種尼塞韋單抗注射液的6月齡以下嬰兒,因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導致的住院率降低了82%。“從這些數據看,該創新生物製劑對預防合胞病毒感染導致的住院是有明確效果的。”謝正德說。

黃麗素認爲,作爲醫生,主要的出發點是降低合胞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保護1歲以內的嬰兒。“如果可以在家門口的疫苗接種點使用預防產品,將爲家長和孩子提供極大的便利;而且從某種方面來說,在社區接種點使用也將有助於降低交叉感染的機率。”黃麗素說。

今年合胞病毒流行季到來之前,在哪裡可以注射預防用的尼塞韋單抗成爲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敬請關注後續報道。

文:嚴少衛

編輯:張曌

審覈:劉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