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續缺 豐田下修年度銷量

豐田汽車股價走勢

近來日圓瘋狂貶值理當助長日本企業海外獲利,無奈原物料成本昂貴抵銷此一助力,加上晶片短缺衝擊,反而讓豐田汽車上季(7至9月)淨利年減31%。豐田並表示,車用晶片缺貨至今未解,不得不下修本會計年度(明年3月底止)銷售量目標。

受到淨利衰退與調降年度銷量目標的影響,豐田股價應聲由紅翻黑,收盤報2,020日圓,大跌1.9%。

豐田1日公佈上季淨利4,342.6億日圓(約29.2億美元),與分析師預期的7,123.8億日圓差了一大截。上季豐田汽車銷售量成長推動營收年增22%至9.22兆日圓,無奈原物料漲價侵蝕獲利。

豐田先前曾表示,集團旗下包括豐田、凌志、大發、日野等品牌在內的全球總銷售量將在今年達到1,070萬臺,但因車用晶片缺貨不斷拖累生產進度,導致豐田1日將集團年度銷售目標降至1,040萬臺,其中豐田及凌志兩大品牌合計銷售目標從970萬臺下修至920萬臺。

豐田1日預期今年度營收成長15%至36兆日圓,高於先前預期的9.9%成長率,但今年度淨利估計萎縮17%至2.36兆日圓。

今年以來全球通膨升溫促使各國央行升息,嚴重打擊消費支出,導致智慧型手機及其他電子裝置需求降溫,使半導體市場逐漸擺脫供不應求的窘境,無奈車用晶片依舊嚴重缺貨。

豐田採購部門主管熊倉表示:「倘若細看各類別半導體供需情形,就會發現供應量尚未恢復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前兩年疫情期間電子裝置需求暴增令半導體供應商措手不及,紛紛投資擴充記憶體及其他高端晶片產能,但技術較過時的類比晶片缺乏投資,偏偏車用晶片有許多屬於類比晶片。

麥肯錫在10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儘管半導體大廠正努力擴大類比晶片產能,但供不應求情況恐會持續到2026年,因各家車廠陸續推出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而這類車輛的晶片需求龐大。

熊倉表示現在的新車內建衆多電子系統,只要其中一種晶片缺貨就會耽誤整臺車的生產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