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以丹麥爲師 帶動科技業轉型

林敏聰說,丹麥起初只是爲了發展地方經濟,最後成爲風電設備出口大國,完美詮釋什麼是「永續發展」。臺灣以科技製造爲強項,一直以市場爲導向,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並盡力降低成本。但對丹麥而言,1980年代開始,面對在地就業、缺電等問題,選擇以小村莊合作社方式,推動風車產業,規模變大就成爲發電廠,2000年後進一步走出國門,成爲賺外匯的重要產業。

林敏聰強調,目前全球共識就是要永續發展,臺灣也要一起努力。這不只是淨零碳排的環保議題,而是臺灣經濟與科技發展脫胎換骨的契機。

根據科技部規劃,淨零科技涵蓋五大領域,包括永續能源、低碳、循環、負碳、社會科學。爲什麼社會科學會在淨零排放中佔有一席之地?林敏聰解釋,政策和技術發展,將對產業、經濟、勞工等帶來變化,不該忽視這些面向對社會的影響與衝擊,因此需要更多社會研究,讓政策推動時可以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也因爲淨零排放的主軸擺在能源上,因此須瞭解臺灣在地環境、勞動力需求、環保衝擊等議題,這些都需要社會科學的協助。更重要的是,在政策形成初期導入公民參與,積極對話,避免過去環保議題帶來的衝擊。

丹麥是歐盟最大產油國,但仍於2020年12月宣佈,在2050年之前結束所有在北海的石油、天然氣生產與探勘行動,成爲能源轉型的模範,是少數宣佈停產石油的產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