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目標逼近 勞動部:三產業就業負面影響幅度上看3成
勞安所採用國際普遍用於此類議題評估的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量化評估政策措施對總體經濟和產業的影響,並分析淨零轉型對勞動市場的衝擊。
勞安所研究指出,淨零政策對大多數產業的就業影響僅在正負5%內,但對耗能產業的就業影響顯著,隨着2050年目標的逼近,影響幅度可能達到-10%至-30%,如燃氣供應業、砂石及其他礦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等。
另一方面,淨零政策對部分產業的就業有顯著正向影響,如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廢污水處理業及用水供應業,尤其是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預期就業將顯著增加42.9%,顯示從傳統發電設備轉向綠能設備製造,將創造大量就業需求。
據勞安所調查,超過7成企業對政府2050年淨零排放政策已有所瞭解,其中,百人以上或年營業額超過5億元的公司,9成以上都知道相關政策。對於推動淨零排放的主要挑戰,51.45%企業指出缺乏技術專長,52.70%認爲資金不足。在人力運用方面,調查顯示,89%的企業在人力資本方面保持不變,10%表示人力有所增加。企業普遍認爲需提升員工專業能力,特別是節能和碳盤查方面。
勞安所也蒐集並分析比較歐盟、德國、英國、美國、日本、南韓、澳洲及比利時等8個主要國家或組織的勞工就業相關策略及具體實務作法等資料,包括歐盟對於淨零的倡議工作內容分析,以及各國對於淨零排放所設置的法令規範、專責部會、施政方案及協助措施、轉型機制重點及特色等。
在推動轉型的過程中,各國各有亮點,勞安所舉例,如歐盟的公正轉型機制;德國能源轉型及《2023再生能源法》;英國的離岸風電計劃;美國以大力投資綠色產業並創造就業機會爲核心;澳洲則注重勞工轉型與技能提升;日本強調整合職訓系統,推動綠色工作;南韓則透過「綠色新政」,引領經濟轉型並培育專業人才。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實現各國的淨零排放目標,亦能確保在轉型過程中,勞動者的權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