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評論員:擔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責任

我國是海洋大國。建設海洋強國,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發展海洋經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我國海洋經濟“成績單”亮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海產品產量多年居世界第一;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10%,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建造能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三大海洋經濟圈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海南是海洋大省,發展海洋經濟,中央有要求,海南擔使命。論戰略,海南地理位置獨特,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觀大局,海南面臨重大歷史機遇,自由貿易港建設成型起勢,外向型經濟逆勢而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坐上了加速器。看稟賦,海南姓“海”,是我國管轄海洋麪積最大的省,深海資源尤爲豐富,應用場景十分廣闊。

勇立潮頭、勇擔使命,海南省委、省政府立下了新目標——從長遠看,爭取用10年時間,再造一個“海上海南”;從短期看,力爭2024年海洋生產總值突破3100億元。幹實事、求實效,海南“向海圖強”提質增速、成效顯著。全球最大的風輪葉片在海南下線,海南已具備超大型風機部件的生產製造能力,海上風電走向深海、遠海邁出堅實步伐。

向海圖強,傳統產業要穩。發展海洋經濟,要厚植傳統優勢、研判需求變化、謀求轉型升級。一方面,挖掘存量,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水產育種,開發油氣資源,提高能源自給率。另一方面,做強增量,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面對發展瓶頸,海南漁業創新謀變,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閒漁業走,魚蝦“上樓”進車間養殖,漁船有了衛星導航系統,休閒漁業總產值2023年增長90%,探路人海和諧,海南蹄疾步穩。

向海圖強,新興產業要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指出,海南發展不能以轉口貿易和加工製造爲重點,而要以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爲主導。海南要錨定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新興海洋產業,提升產業能級。一要發揮“深度”優勢,加快發展深海科技、海洋智能裝備製造、深遠海養殖;二要發揮“綠色”優勢,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制氫,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向海圖強,科學技術要精。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歸根到底要靠新技術引領。推動海洋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要利用好南海這個天然的研發、試驗場所,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把裝備製造牢牢抓在自己手裡。與此同時,創新管理體制,深化產學研融合,吸引用好人才。當前,已有上千家海洋高新技術企業匯聚海南,一批重大深海裝備落地運行,深海科技事業進展明顯。

機遇屬於勇於創新、永不自滿者。需看到,海南發展海洋經濟仍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不足與難點,比如,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水產育種、苗種檢疫工作不完善,旅遊業質效仍待升級,科技核心競爭力有待突破等。發展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保持歷史耐心,發揚釘釘子精神,要在別人下功夫的地方下更大功夫,在別人沒有下功夫的地方下足功夫。我們相信,乘開放紅利,借科技發展,海南一定能更好地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發展動能,在海洋強省的路上行穩致遠,爲海洋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經濟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