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CRIF示警:營收衰退、獲利卻大增 非常態現象

CRIF中華徵信所表示,2020年5000大企業的稅後純益雖然成長,但是有83.42%的獲利則集中在營收前500大企業,大者恆大的趨勢仍然明顯,5000大企業必須要有帶動臺灣全體產業供應鏈成長的功能,才能真正帶動臺灣經濟與就業的成長。否則超大型企業若只是自肥,就無法使臺灣整體經濟前進。

例如類似臺積電(2330)這樣的「護國神山」固然是臺灣產業中的重要資產,但是臺積電能夠帶動多少臺灣企業成爲它的供應鏈?這將是更爲重要的課題。而這其中政府的產業政策也將扮演重要的關鍵。而這個重要關鍵就是如何培養及保護臺灣的本土人才,以及鬆綁及開放國際級人才來臺的政策。

其次就是美國拜登總統上臺後,對美中關係正式定調爲戰略競爭對手,期待美中重新磨合的想法落空,因爲拜登對中國大陸更重視的是「從法制化去規範與中國大陸的談判協商基礎」,同時對於全球太倚賴臺灣半導體供應鏈,也已經決定要補助美國廠商進行研發及設廠,以規避臺海兩岸的政治風險,這對於全球供應鏈投入更多新的變數,對5000大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具有潛在風險。

CRIF中華徵信所認爲,對5000大企業來說仍需提防三個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小心通貨膨脹來得比預想更快。從英國在2021年5月通膨脹率就達到2.1%,快速超過英國央行2%的目標,就顯示全球主要經濟國家在原物料價格飛漲的情況下,在2022年下半年就會面臨通貨膨脹的失控的危機。美國聯準會在2021年6月中旬才宣佈2023年要升息,就已經引起美股的波動,則是另外一個警示。

第二個趨勢是,全球重要新興戰略產業供應鏈的移動。2019年中國大陸的華爲5G技術的領先及投入6G的研發,讓美國心生疑慮;加上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都仰賴臺積電的生產,也讓美國心生警愓。由美國發動的包含半導體高階製程及晶圓代工、以及電子產業供應鏈要重新在美國啓動,美、中兩大國家都在向臺灣廠商招手前往設廠,何況日本及韓國也在響應赴美設廠,這對臺灣整體電子產業已經構成威脅。

第三個趨勢是,全球代工基地的調整。前進南向、返臺生產、撤出中國大陸,這三個模式都是現在進行式。但是越南作爲第二生產基地已經快要飽和,印度十幾億人口深陷COVID-19疫情的泥沼。返臺生產工業用水和用電的危機已經漸出現。撤出中國大陸不可能完全實現,而且當上市公司的認列大陸投資持續創新高時,更促使中小型新興上市櫃公司正在加速前往中國大陸設廠。因此調整全球代工基地就成爲500大企業眼前最大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