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陳(衝):八年來臺灣成世界自貿協定列車不停的一站

陳(衝)認爲,區域經濟整合,在寸步難行卻又非走不可的情形下,可以考慮從「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FTA着手。EFTA由非歐盟成員的瑞士、挪威、冰島及列支敦斯坦所組成,其部分成員業與中國大陸完成自貿協定,阻力較小。該協會目前對外已簽署29個FTA,經驗豐富,總人口1500萬人,與臺灣相當,產品互補性高,民間關係不錯,應是良好的切入點。如果現在與EFTA進行諮商,雖然實益不大,但一則練兵,培養談判人才,二則如果事成也可提振士氣,對外交困境也有幫助。

臺灣經貿立國,卻受限外交困境,長期以來,在國際經貿方面,都採且戰且走策略。1989年在夾縫中以關稅領域名義申請參加WTO,經十年努力,終於在本世紀初加入。依照原來的Roadmap,從此融入國際經貿體系,然而不幸2003年WTO多回合談判觸礁,各國紛紛轉向雙邊或多邊自貿協定,二十年來,全世界FTA增加六百餘個,臺灣因兩岸問題,竟只有四個象徵性、佔貿易額僅約0.4%的協定。所幸2008年後,兩岸關係和緩,促成臺紐、臺星FTA的簽訂,使我國FTA未交白卷。但2013年兩岸服貿協定在立法院卡關,致使其他正進行中的談判一併謝幕,加上2016年以後的政情,各國憚於與我重啓諮商,八年來,臺灣竟成爲世界自貿協定列車不停的一站。

事到如今,蔡總統既然自認是經貿專家,應該心知肚明,自從ECFA續篇之服貿、貨貿停擺後,受兩岸關係退步影響,相關國際雙邊自貿協定,已是此路不通;在多邊協定方面,所謂「RCEP入會努力不會中斷」,應是自欺欺人之論;如今CPTPP的進展,因北京遞出入會文書,更是雪上加霜。當然大內宣尚可自我安慰,強言美國可能重新考慮加入CPTPP,屆時呼朋引伴,臺灣就有希望。國人對此固不必酸言,但縱然如此,臺灣有無談判人才與經驗,又是一個問題。2000年前後藉參與WTO的諮商,所培養的不少人才,漸次凋零,當年ECFA談判時,已有青黃不接之勢;臺星、臺紐雙邊諮商,更是捉襟見肘,設若真要進行CPTPP的入會,光是事前與十餘國的諮商,我國有無足夠人才,大是疑問。不要說各部會銜命談判人員,長期紙上談兵,忐忑不安;高坐經貿辦公室的大員,恐怕也久未實戰,惶惶不可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