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公佈供應鏈人權指引草案 民團籲啓動盡職調查立法

針對經濟部日前公佈「臺灣供應鏈企業尊重人權指引」草案,民團15日指出,草案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本報資料照片)

針對經濟部日前公佈「臺灣供應鏈企業尊重人權指引」草案,民團15日指出,草案仍有許多不足之處,軟性指引無法真正促使企業落實保障人權及環境,透過強制性的人權與環境盡職調查立法纔是國際趨勢,經濟部應該儘速啓動立法程序。

臺灣跨國企業監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綠色和平東亞分部臺北辦公室、外籍漁工人權組織、臺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臺灣勞動者協會、臺灣人權促進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公民團體,15日針對經濟部公佈「臺灣供應鏈企業尊重人權指引」草案,發佈聯合聲明。

民團表示,目前草案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包含負面影響嚴重缺乏環境及氣候相關內容;國家申訴機制說明過於簡略;亦缺乏本土案例,且有關利害關係人溝通、受害者救濟措施與資訊揭露要求與說明,不夠具體與完善,經濟部應持續與社會溝通,並參考國際最佳的範本,充分修正草案,提出最完善的指引。

民團表示,全球國際組織、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已充分認識軟性指引無法促使企業落實對人權和環境的保障,強制性的人權與環境盡職調查立法有其必要和急迫性,未來如要與歐盟貿易,必須落實高標準人權與環境盡職調查。

民團呼籲,面對快速發展的國際立法潮流,臺灣沒有時間拖延,經濟部應即刻啓動立法程序,才能跟上國際貿易新的永續全球標準,履行臺灣人權與環境的國際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