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踢打“小霸王”被處理後,網友紛紛下單送錦旗,如何看待割裂的認知?
近日,寧夏一派出所副所長毆打小學生被撤職一事持續引發關注。據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兩級公安機關發佈的權威調查顯示,被副所長踢打的六年級學生馬某某是一名校園“小霸王”,被曝多次毆打同校的兩名三年級學生,在民警到現場做情況覈實時,他又自行離開現場,網傳視頻中被踢打的那一幕發生於馬某某被民警找回時。
由於涉及“校園霸凌”,這份通報發出後,網絡上的輿情發生了極大的反轉,很多網友表示“對副所長撤職處罰過嚴”,還有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他們爲涉事民警郵寄錦旗的截圖。在這部分網友看來,校園霸凌應該有人管,而執法民警毆打校園霸凌者是在“伸張正義”。
法治社會,警察在任何情況下不能濫用私刑是基本常識,網友“伸張正義”的觀點肯定站不住腳,只是近年被報道的校園霸凌事件,往往難以得到妥善處理,當公衆的憤懣和無力感積攢到一定程度,“以暴制暴”也被視爲“不妨一試”的有效路徑。
出於對未成年人保護的考量,目前治理校園霸凌主要依託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關注和教育,但在實際操作中,警方訓誡、學校教育批評、家長配合管教這套組合拳的實際效果如何,並無量化標準。而缺乏必要的糾偏,校園霸凌在事實上成爲受霸凌者及其家庭不能承受之重。尤其是發生了河北邯鄲初中生殺人埋屍案這樣的極端案例後,公衆普遍認爲,不能因爲尚未發生惡性事件就縱容校園霸凌的發生。
中國有句古話叫“公道自在人心”。在固原事件中,作爲執法人員的警察不該“以暴制暴”,無需多加討論,但“副所長被撤職”,又很容易形成一個新的隱喻:真的沒有人可以管教“小霸王”。這應該是公衆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目前發佈的權威調查中並未對“是否存在長期霸凌情況”形成定論,而這卻是不容放過的細節。要知道,一旦青少年不用爲自己的暴力行爲負責,那必然會激發人性中的惡,更加爲所欲爲。所以,如果霸凌情況屬實,後續針對“小霸王”霸凌詳細情況的調查、干預和響應,是不容忽視的後半篇。
何況,在互聯網語境下,一個熱點事件的意見分歧並不隻影響事件本身。什麼是公平,如何實現公平,回答好這些問題,既是對具體個案收尾,也將爲公衆帶去更多思考,影響他們對公平、正義以及實現途徑的理解。
民意一時撕裂並不可怕,但不能忽視造成分歧的根源。公衆寄送錦旗支持“動粗”的副所長,行爲本身不妥,背後情緒卻是對校園霸凌能夠得到根治的迫切期待,應當予以重視。基於此,後續針對“小霸王”的跟進處理,應該努力幫助公衆釐清兩個問題:首先,難以治理的校園霸凌,能夠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去介入干預;其次,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以暴制暴”不能也不該成爲獲取公平正義的有效方式。
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否則,割裂的公衆認知,扭曲的正義觀,會在偶發的社會事件中一次次上演。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