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長腫塊拖3個月 50歲男罹鼻咽癌從1期變4期

臺中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李芃逸指出,50歲江先生到院治療時右側淋巴結已腫起如滷蛋大小。(馮惠宜攝)

臺中一名50歲男子前年摸到右邊頸部有腫塊,拖了3個月腫塊愈變愈大加上出現單側耳鳴纔去就醫,一檢查就是鼻咽癌四期,幸無遠端轉移,經放療及化療治療2個月,如今追蹤一年癌症都未復發;唯醫師指出,一期鼻咽癌只需化療,5年存活率達90%,而惡化到4期則需加上化療,5年存活率降到50%到60%,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王道。

臺中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李芃逸指出,患者50歲江先生在超商工作,經常日夜顛倒或超時加班,前年底便隱約感到脖子似乎有突出的硬塊,拖至去年二月因腫塊逐漸變大才到耳鼻喉科求診,經詳細問診及檢查,高度懷疑頸部腫塊爲轉移的淋巴結,經病理切片及影像檢查確診罹患鼻咽癌四期。

臺中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李芃逸指出,50歲江先生到院治療時右側淋巴結已腫起如滷蛋大小,從影像檢查,鼻咽部有一長徑達6公分的陰影。(馮惠宜攝)

幸正子攝影顯示雖無遠端臟器轉移,但腫瘤已遍佈雙側頸部淋巴,長徑達6公分,經醫師建議採化療以及放療,兩個月的療程完成後,腫塊消失,而耳塞、耳鳴症狀也消失,治療相當順利,至今治療完成已將屆滿一年,追蹤檢查顯示腫瘤已完全消除,亦無復發。

李芃逸說,鼻咽癌常見於亞洲國家,臺灣是盛行率較高地區之一,目前臺灣一年約新增1500位鼻咽癌患者,600多人因此死亡。成因至今不明,有家族史與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又稱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或EB病毒)感染者爲高危險羣。患者大多在50-60歲的壯年期,男性的罹病及死亡率爲女性的3-4倍。

李芃逸強調,鼻咽癌初期症狀以頸部腫塊最常見,但此類腫塊通常不會疼痛,若未留意至腫塊變多變大才就醫,恐延誤診斷之黃金期。他也建議只要頭頸部摸到腫塊,兩週未消失,都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李芃逸說,鼻咽癌治療以放射線療法爲主,有機會達到完全根治,第二期以上的患者,則還需要同時搭配化學治療。治療過程中會經歷口乾、味覺改變等副作用,但整個療程約1-2個月結束後可望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