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銅漲瘋了!關於後市機構都這麼看

今年以來,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價格整體呈現持續上漲態勢。5月20日,黃金、白銀漲勢延續。滬金主力合約收報578.84元/克,滬銀主連大漲8%封住漲停,滬銅盤中一度漲超6%,價格最高漲至88940元/噸。

國際方面,早盤5月20日亞太交易時段,COMEX期金、COMEX期銀、COMEX期銅均創下多時新高。二級市場上,A股貴金屬板塊大漲6%,相關概念上市公司曉程科技、四川黃金、湖南白銀、豫光金鉛、白銀有色等多股漲停。

上海黃金交易所也於5月20日火速發佈關於做好市場風險控制工作的通知和關於調整部分合約保證金比例和漲跌停板的通知,提示近期影響市場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市場風險明顯加劇,價格波動顯著增大;以及對黃金延期品種與白銀延期合約交易保證金比例和漲跌停板進行調整。

關於金銀銅的價格推升因素及後市展望,各機構也紛紛給出相應分析。

“全金屬狂潮”下,黃金仍被看好

自2022年9月底觸及1614美元/盎司低點之後,國際黃金價格就開啓了本輪上漲行情。東吳證券最新研報顯示,2022年底至今,金價已經累計漲幅超40%,黃金類產品兼具消費和投資屬性,也爲消費者提供了較好的消費需求支撐。

關於金價走高的原因,高盛在近期發佈的研報中表示,各國央行尤其是新興市場央行的“淘金熱”長期支撐了金價走高,未來地緣局勢和金融衝擊還在繼續推動央行對黃金的需求。報告表示,央行購金規模大幅增加的同時,新興市場央行的官方黃金儲備可能還有進一步的增長空間。

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4年一季度《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全球央行繼續保持迅猛的購金態勢,本季度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增加了290噸。在市場波動和風險增加的情況下,全球央行持續大量購入黃金,凸顯了黃金在國際儲備投資組合中的重要作用。

關於我國央行購金情況,5月7日央行發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末,我國央行黃金儲備報7280萬盎司,比3月末的7274萬盎司上升6萬盎司。中國央行自2022年11月以來開啓本輪黃金儲備增持,至2024年4月已實現連續18個月增加,期間共增持1016萬盎司。

關於後市,興業研究公司外匯商品部的研究院預測,近期金屬的上漲中,銅、白銀漲幅明顯大於黃金,黃金估值重返低位。疊加當前美國經濟下行小週期市場對於未來降息的預期回升,黃金創出收盤新高後或引發買盤再度涌入,黃金的上漲行情仍將持續。

表現亮眼,白銀價格突破歷史高位

Wind數據顯示,COMEX白銀價格10多年來首次突破31美元/盎司,這一漲勢使得白銀成爲今年以來表現最爲亮眼的主要大宗商品之一,累計漲幅超過31%。

作爲工業需求覆蓋了從高科技電子產品到可再生能源、醫療衛生等多個關鍵領域的金屬,白銀市場呈現出多樣化和高度複雜性的特點。世界白銀協會公佈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白銀需求總量爲35551噸,白銀缺口爲4400噸左右。2024年在礦產銀產量復甦的帶動下,全球白銀總供應量預計將增加2%-3%,達到31700餘噸;白銀總需求預計增加1%,達到36700餘噸;供需缺口仍將高企,達到5000噸左右。

關於白銀價格上漲的因素, 瑞銀研報分析認爲,由於許多投資者對黃金價格上漲的速度和幅度感到措手不及,這時候,白銀爲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追趕的機會。白銀本身供需確實偏緊,但並不足以支撐銀價大漲,但在金價飛漲的情況下,白銀作爲更便宜且波動性更高的黃金替代物,自然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在未來行情方面,機構判斷,黃金的強勢情緒逐漸傳導至白銀市場,當前金銀比處在歷史偏高位,若從金銀比迴歸的角度,白銀向上的彈性要顯著高於黃金,這無疑也會把本輪金銀走勢推向另一個高潮。也有分析人士認爲,隨着全球對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白銀作爲光伏產業中的關鍵材料,其市場需求有望進一步增長,從而爲白銀市場帶來新的增長機遇。

工業品屬性強,銅價重心逐步上移

相比黃金,銅在工業上的應用要廣泛的多。由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銅的需求結構爲:電網29%,建築26%,消費品21%,交通運輸13%,機械製造11%,需求領域較爲分散,與宏觀經濟走勢息息相關。

關於銅的定價邏輯,渤海證券研報顯示,當前市場普遍看好銅的主要邏輯是2025年之後全球銅礦山產量見頂回落,而需求穩步增長,供需缺口越來越大。又因爲銅礦從增加資本開支到形成產量至少需要5年時間,因此當前必須使銅價維持在高位,激勵銅礦商增加資本開支,以彌補5年甚至更遠期的供需缺口。

在需求端,數據顯示,中國作爲基建和製造業大國,2023年銅消費佔全球50%,其次是歐美髮達國家,其中美國佔比7%,歐洲佔比16%。我國銅消費領域較爲集中,大規模電網建設使得電力領域銅消費佔國內銅消費總量近一半。全球範圍內銅消費領域分佈較爲均衡,主要是電力、建築、交通等領域。

後市分析方面,中聯鋼研究中心近期表示,市場情緒依然處於看漲心態爲主的狀態,但部分產業之外的投機資金,或許也將迎來一次適度的止盈,因此階段性的回調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從供需、政策政治和投機三個維度來看,銅價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繼續保持在高位或進一步上漲。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