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院看世界-謝謝臺灣的Frenemy,韓國
之後,同被稱爲亞洲四小龍的兩國走着不同的經濟發展策略,臺灣以中小企業作爲國際貿易的競爭主力,對照之下,韓國則是鼓勵財團高槓杆垂直整合的國際品牌養成。期間雖有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但由於民族團結以及產業結構的快速調整,讓韓國一直保有強大經濟成長動能。在進入21世紀之後,不僅在所得上超過了臺灣,更持續性地擴大兩國之間的經濟差距,直逼日本的亞洲領先。
而在經濟之外,因爲剛烈的民族自尊感以及沒有中國的掣肘,結合韓國的產業創新能量,讓韓國在國際外交舞臺以及文創產業推廣上,都有了傲人的成績。不僅有多位韓國人士擔任國際重要組織的秘書長級幹部,負責着各樣重要的國際倡議推動。而韓流文化所及,包括奧斯卡獎、葛萊美獎、甚至金球獎等,來自韓國的作品與藝人更早已是得獎的常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韓國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BTS)除了贏得全球廣大樂迷支持,更三度遠登聯合國演講爲世界青少年世代發聲!這些種種傑出成就,都解釋了臺灣哈韓世代的形成動力,對照那種肇因於臺韓斷交時齟齬所出現「好想贏韓國」的厭韓心理,讓臺灣社會兩極性的面對韓國的崛起與超越。
但近幾年來,同樣面對「中國崛起」的挑戰,臺灣早年因爲大幅西進而造成產業空洞化的慘痛經驗,竟在多年後也開始出現在韓國的身上。過度依賴中國市場,拖垮了韓國產業與政府在美中對抗格局中原有的靈活性。而財團與政府之間的千絲萬縷,在房價高漲與貧富差距擴大的「首爾地獄」現象中,也成爲社會平穩發展的隱憂。對照之下,資金迴流投資與臺灣擁有的完整靈活供應鏈,在國際供應鏈重組浪潮下,結合經濟成長與匯率升值,似乎出現了國民所得再次領先韓國的契機,這也成爲臺灣部分國人的深深期待。
平心而言,就像在學校班上,不論能不能做成好朋友,能有了一個一路競爭的優秀同學,促使自己時時需要努力來避免退步,應該是一個幸運。而在世界上,能有韓國,一個如此地緣相近又發展背景相似的國家,來作爲發展比評的對象,也是臺灣的幸運。因爲,有這樣重視民族自尊、努力爭取生存成長的競爭夥伴,才能當我們稍歇怠惰、無情內耗時,提醒臺灣需要體認瓶頸、奮力振起,而這正是韓國對於臺灣「亦敵亦友frenemy」的難得功能。
畢竟,在臺灣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我們並不是要多贏一兩個國家的量化排名提升爲目標。有韓國這位Frenemy 的存在,讓我們時時刻刻自省,百尺竿頭,不進則退,臺灣需要更堅定發展定位,團結向前,走出臺灣自己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