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通靈造假涉4家券商!學者:損害投資者利益行爲不能容忍|宅男財經

因涉金通靈長達6年的財務造假問題,國內八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大華所,以及光大證券、華西證券、東吳證券、國海證券四家券商集體遭罰。

具體來看,大華所因對金通靈年度財報審計未能勤勉盡責,合計被罰沒4402.08萬元,並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而東吳證券、華西證券、光大證券、國海證券四家券商的業務疏漏貫穿於金通靈造假6年中的發債、定增、併購等多個環節,涉事券商及相關負責人均被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金通靈是一家以工業鼓風機、離心空氣壓縮機、新型高效蒸汽輪機、工業鍋爐、流態製冰機、氫燃料電池空氣壓縮機等高端流體機械製造爲核心的製造服務企業。據金通靈今年1月披露的公告,2017年至2022年,公司虛增或虛減利潤總額分別佔公司各年度披露利潤總額(絕對值)的103.06%、133.10%、31.35%、101.55%、5774.38%、11.83%,導致公司相應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對於金通靈財務造假問題,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表示,財務造假是對投資者和市場的嚴重欺詐,這種行爲既損害公司聲譽,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和透明。金通靈作爲一家上市公司,應該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誠信經營,但它卻選擇通過違法違規的方式謀取利益,令人痛心。

證監會官網5月15日指出,將從嚴打擊嚴重危害市場平穩運行、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社會影響惡劣、羣衆反映強烈的證券期貨市場違法行爲,爲加快建設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保駕護航。

劉春生稱,大華所作爲國內的八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其被罰也表明監管對於審計機構失職行爲嚴厲打擊的態度。過去一兩年時間中,監管從嚴的趨勢愈發顯現,這對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及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氛圍都非常必要。對於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而言,中介機構、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都要勤勉盡職,保持高度的獨立性和專業性,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嚴格把關。

金通靈造假案事發後,大華所被要求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有媒體稱,此事件預計對大華所IPO等業務造成影響。“大華所未能盡職盡責給投資者帶來誤導和損失,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劉春生說。

劉春生還提到,券商作爲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本來應該具備專業的投資眼光和風控能力,對投資項目進行嚴格的盡職調查和風險評估,但上述四家券商在金通靈造假事件中未能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造假行爲,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和市場公平公正,這種行爲不能容忍。

(記者 董湘依 製作 餘坤航 宅男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