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房地產、做好養老金融、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 金融監管總局最新發聲釋放強信號

財聯社1月25日訊(記者 王宏)今日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就金融支持房地產、中小銀行風險化解、金融業對外開放等熱點話題迴應外界。他表示,近期將加快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多方面強化中小銀行風險防控,繼續推動金融業高水平開放。

統計與風險監測司負責人劉志清介紹稱,2023年末銀行業機構、保險公司總資產分別爲417.3萬億元、29.96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9%和10.4%;2023年商業銀行淨利潤2.38萬億元,同比增長3.24%。財產保險監管司負責人尹江鰲則表示,將進一步優化個人養老金相關金融產品供給,穩步推動養老保險公司轉型發展。

加快推進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

據介紹,當前銀行對房地產融資主要有幾個渠道:一是對房地產企業的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按揭貸款)。截至目前,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的餘額分別是12.3萬億元和38.3萬億元,其中僅2023年分別發放開發貸款3萬億元,住房按揭貸款6.4萬億元。二是銀行投資房地產企業債券,去年末銀行購買房企債券餘額4275億元,2023年增長了15%。此外,銀行在2023年還向房地產企業提供了併購貸款、存量展期貸款,兩項加起來超過1萬億元。

肖遠企表示,房地產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影響,與廣大人民羣衆生活也息息相關,金融業責無旁貸,必須大力支持。近期將重點開展以下幾項主要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在城市政府牽頭協調機制下,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則,向本行政區域內金融機構推送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二是指導金融機構落實好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要求。三是要繼續做好個人住房貸款金融服務。支持各地城市政府和住建部門,因城施策進一步優化首付比例、貸款利率等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指導督促銀行更好服務廣大人民羣衆剛性和改善性住房的融資需求。四是指導和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支持“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並且要求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2023年商業銀行淨利潤2.38萬億元

劉志清介紹稱,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417.3萬億元,同比增長9.9%。2023年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9.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通過債券、股票、股權投資等方式,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類融資支持25.4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9萬億元;2023年賠款與給付支出1.89萬億元,同比增長21.9%;農業保險爲農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4.98萬億元。資產運行平穩。

風險抵補能力方面,劉志清表示,2023年商業銀行淨利潤2.38萬億元,同比增長3.24%。保險業償付能力保持充足,2023年末綜合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196.5%和127.8%。其中,財產險公司分別爲236.5%和204.3%,人身險公司分別爲186.2%和110.3%。

劉志清還表示,展望2024年,新型城鎮化、綠色轉型等方面將形成發展增量,爲銀行業保險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行業發展機遇大於挑戰。銀行業有望持續保持穩健發展勢頭。過去三年,保險業總資產平均增速達到8.7%,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保險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服務社會經濟大局能力將持續增強,更加有效地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強化中小銀行公司治理、嚴查資本金來源

據介紹,目前全國共有中小銀行3912家,包括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等,總資產110萬億元,在銀行業整體總資產佔比28%。其中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分別是21萬億元、29萬億元,佔整個銀行業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的比例是38%和44%。中小銀行是服務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三農”、鄉村振興的重要金融力量。

肖遠企介紹稱,未來將從幾個方向發力,做好中小銀行的改革和風險防控,首先是強化公司治理,優化股權結構,規範公司治理主體的履職要求,建立相互制衡、運行高效的公司治理機制,特別是要嚴防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嚴防利益輸送和違法違規的關聯交易。

其次是加強對高管班子和人才隊伍的建設。“要求大型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以及一些頭部中小銀行,向其他地方中小銀行輸送人才、輸送技術”。然後是分類施策深化改革。“一省一策”啓動實施農村信用社改革,“一行一策”指導城商行實施改革。再次是督促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

肖遠企還表示,要嚴格中小銀行准入標準,嚴把股東、高管的准入資格,要嚴查資本金的來源,充分發揮資本在控制槓桿、配置資源和吸附損失方面的作用。資本監管是監管的重點,要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緩釋、早處置,要做到“四早”,堅持打早打小。要聚焦金融風險“關鍵人”“關鍵事”和“關鍵行爲”,嚴格執法、敢於亮劍,堅決打擊金融腐敗和金融違法犯罪,要激發金融機構防控風險的內生機制,並進一步強化固化。

做好養老金融 穩步推動養老保險公司轉型

尹江鰲介紹稱,商業保險年金方面,目前已積累養老金規模超過6萬億元,覆蓋近1億人;養老理財產品方面,11家理財公司在10個試點城市發行了51個產品,認購投資者約47萬,規模超過1000億元。特定養老儲蓄方面,目前存款人數約20萬人,餘額接近400億元;商業養老金方面,啓動試點以來,已累計開戶超過59萬個;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方面,截至去年末,保單件數約74萬件,累積養老準備金規模超過106億元。

尹江鰲表示,下一步將圍繞做好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和落實銀髮經濟有關政策意見,推動保險機構發揮保險保障優勢,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以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爲抓手,積極滿足新產業、新業態人員養老保障需求。進一步優化個人養老金相關金融產品供給,針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特點,研究完善相關業務監管規則。及時總結經驗,持續推進商業養老金融試點。穩步推動養老保險公司轉型發展,引導推動公司發揮專業優勢。

2023年底外資銀行在華總資產達3.86萬億

據肖遠企介紹稱,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推出了50多項金融對外開放的措施。一是取消銀行保險機構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資參股、收購、增資金融機構的股權比例限制。現在外國資本可以持有銀行保險機構100%的股權,實現完全控股。二是大幅減少外資數量型准入門檻。

數據顯示,到2023年底,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法人銀行、116家外國及港澳臺銀行分行和132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量已經有888家,總資產已達到3.86萬億元。境外保險機構在境內已經設立了67家營業性機構和70家代表處,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2.4萬億元,在境內保險行業市場份額已經到10%。

肖遠企表示,外資金融機構深度參與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和金融市場運行,已經成爲中國金融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未來會進一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協議中金融領域相關規則,繼續堅定推進金融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門一定會一如既往,越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