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與文學的相互奔赴——做好“五篇大文章”暨金融非虛構寫作研學
金融向善向實,以人民爲中心。本質是使社會更穩定,經濟發展可持續。而文學是人學,文學藝術追求真善美,二者的特性有着很高的契合度。甚至人們對金融的瞭解不少來自於文學藝術作品。好作品可激勵人,但如個別文學影視作品立意不高,社會責任感弱,甚至借“虛構”夾帶某些獵奇、庸俗的私貨,結果就會長久傷害讀者和觀衆,污名化一個行業。爲此,特別需要這兩個行業高度跨界,深入交流溝通。爲追蹤金融業不斷做深做細五篇大文章前沿,服務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實踐,未來金融研究院特別邀請了青島學界、金融及文學界的著名學者專家,近日蒞臨青島聚量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進行了一場做好“五篇大文章”暨金融非虛構寫作現場研學。以下是專家們的主要觀點: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
青島大學黨委書記、知名金融學專家胡金焱教授回顧了自1997年以來每5年一次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發展歷程。他說,去年的10月30日至31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爲新時代新徵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激發了信心動力。會議在金融政策及格局部署等方面對我國金融業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國經濟的基本特徵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業要充分發揮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引導經濟資源從低效率實體部門轉入高效率實體部門,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引導金融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促進實體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爲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
他對深入做好五篇大文章進行了一一闡釋,進而指出,消費金融和開放金融兩方面也是五篇大文章的應有之意。前者是擴內需、調結構的需要,後者是統籌抓好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需要。這裡聚焦他有關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觀點。
我國科技金融發展方興未艾。打造科創金融服務體系是做好科技金融的前提。如建立包括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創業投資、保險和融資擔保等在內的全方位、多層次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實現“股貸債保”等各類金融工具聯動,服務於科技研發、技術轉移、產業化應用等科技創新的全鏈條,覆蓋科技型企業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全生命週期。同時,發展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型企業,形成包括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的功能明顯增強。他還談到啓動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胡金焱說,2021年以來,我國已在濟南市、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和北京市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7地設立了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政策推進“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2024年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的通知》提出支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成長壯大;豐富成長期科技型企業融資模式;提升成熟期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適配性。
數字普惠金融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關鍵。首先,胡金焱強調普惠金融不是扶貧金融、福利金融、慈善金融,更不是“高利貸”金融。普惠金融強調重視金融向弱勢羣體傾斜,核心是“機會均等”,無歧視原則。普惠金融不能搞扶貧,搞福利,搞慈善,也要堅持金融的安全性、商業性、市場化原則。只有這樣,纔可保證普惠金融發展的可持續性,也纔有真正的、長遠的金融服務,金融供給。其次,他認爲互聯網技術和數字科技發展爲發展普惠金融提供了歷史性契機。數字普惠金融具有解決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和運營成本、提升融資效率、控制風險等優勢,數字普惠金融是讓長期被現代金融服務業排斥的“長尾”人羣享受普惠金融的必然方向,也是從根本上實現普惠金融可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革命之路。再次,他認爲,普惠金融需要財政金融政策的“陽光雨露”。據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數據,截至2023年末,數據庫累計收錄11.6億自然人信息及1.3億戶企業和其他組織信息。這爲加快完善覆蓋全社會徵信體系打下了基礎。胡金焱建議要完善差異化監管政策。優化普惠金融監管考覈指標和貸款風險權重、不良貸款容忍度等監管制度,健全差異化監管激勵體系,引導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優化普惠金融政策。發揮貨幣信貸政策、財稅政策、產業政策等激勵約束作用。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宏觀審慎評估等政策工具,引導擴大普惠金融業務覆蓋面;優化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政策工具,實施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獎補政策,落實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等普惠金融重點羣體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政策。
數字金融支持數字青島
青島大學財富管理研究院名譽院長白光昭在主持這場研學活動時介紹了數字青島及數字金融最新進展。去年12月7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2023年啓動實施數字青島2.0工程,大力推進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生態建設,數字化推進體制機制和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數字青島實現跨越式發展,位列全球微笑城市百強和中國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數)全球第三十一位、全國第九位。今年4月12日,青島市政府舉辦《數字青島2024年行動方案》新聞發佈會,圍繞數字中國、數字強省規劃部署,持續實施“數字青島2.0”工程,重點部署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文化、數字社會、數字生態文明、數字基礎設施等六大標杆工程。
數字金融方面,去年8月《青島市數字金融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服務實體經濟爲主線,青島金融業正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數智”新引擎。行動方案明確指出“推進創新試點”“集聚產業”“提升服務經濟社會能力”“增強風險防控能力”“優化發展生態”“強化審慎管理”等重點任務,優化數字金融發展生態。力爭到2025年,青島建設5個數字金融集聚區,打造數字金融特色園區,支持金家嶺金融聚集區、香港中路現代金融集聚區、青島數字經濟產業園、唐島灣金融科技創新區、市北區新金融產業園等區域聚集數字金融產業,數字金融生態圈企業達到200家。爲了實現《方案》目標,青島金融機構正在發力。當前,銀行業不斷加大資源投入,運用自身科技和跨界合作,積極探索智能化服務模式,面向業務經營的線上化客戶和產品運營,以大數據客戶洞見和智能決策爲基礎,以統一的數字化營銷服務平臺爲支撐,爲用戶提供了更好的服務和體驗。比如在夯實數字金融底座方面,交通銀行青島分行成立金融科技管理和產品創新委員會、網絡金融業務專班、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三個團隊”,數字金融人才培養“π計劃”、數字金融共建計劃、“搭平臺、建系統”三項計劃。在此背景下,青島大學正與西海岸政府合作,打造數字金融研究院,以期爲數字青島的2.0、3.0、4.0提供應有的金融數智支持。
數字化融資租賃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應用
青島聚量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張俊濤介紹了聚量融資租賃公司的定位、業務模式、數字化應用、案例分析及行業展望。展示了聚量融資租賃立足本地,堅守企業使命擔當,緊貼實體經濟之需,彰顯數字金融特色,大力推廣數字化融資租賃業務模式,持續推動數字金融特色項目落地,營造良好的行業發展氛圍,爲青島市產業數字金融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聚量融資租賃成立於2020年,定位爲科技賦能的數字化融資租賃公司,秉承業務場景化、資產數字化、風控智能化、服務生態化的理念,依託先進的科技手段實現對租賃資產的穿透,更好地爲實體經濟服務,幫助企業盤活經營性固定資產、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實現降本增效。公司聚焦鄉村振興、專精特新、倉儲物流、智能製造、民辦教育及餐飲消費等領域,提供定製化的融資租賃解決方案。提供直接租賃、售後回租等多種模式,滿足企業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數字化發展對融資租賃業非常必要。張俊濤認爲,融資租賃企業藉助數字化手段,能夠實時監測租賃物狀況,精確識別各項風險,從而及時研判並有效管理風險。
他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2023 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五篇大文章”。2023年10月27日,山東省政府發佈《山東省數字金融惠企行動方案》,提出要推動金融機構和組織分別制定數字化轉型方案,全面提升風險計量、產品創新等數字化能力。數字化發展對推動融資租賃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行業空間與發展趨勢:融資租賃行業滲透率低,發展空間巨大,隨着五篇大文章、設備更新等政策推動,融資租賃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聚量融資租賃將堅定不移地走數字化道路,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
具體來講,通過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集監測、分析、預警、管理爲一體的數字化資產管理平臺,獲取企業生產設備的位置、能耗、工況等數據。結合風控模型設定閾值,完成對租賃物、企業經營狀況、企業輿情輿論等的實時監控,出現異常情況系統將及時發出風險提示,規避風險,大大提高風險管理效率。同時,幫助企業進行了數字化改造,提升企業整體數字化經營管理水平,爲企業獲得優質金融服務打開了大門。比如融資租賃在餐飲方面的應用。某項目結合餐飲商戶實際情況,突破“強抵押、強擔保”的傳統增信措施,以數據爲基礎,以數字化爲手段,打造餐飲行業智能風控平臺,充分發掘經營數據內在價值,實現了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完整合一。還有一個項目採集餐飲商戶原始點餐數據、用餐人數,採用銷售數據和收銀數據作爲核心風控手段,監測餐廳銷售收入、訂單數量、熱門用餐時段、菜品種類等數據,全面掌握商戶經營狀況。並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深度學習和分析,爲餐廳經營趨勢提供判斷依據,形成具有參考價值的企業經營畫像。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並分析餐廳的輿情信息,確保了業務穩健發展。
聚量融資租賃還完成了全國首單“數字人民幣”+“數字化融資租賃”業務。
該筆業務將企業的生產運營場景納入數字化租後管理平臺,運用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集監測、分析、預警、管理爲一體的可視化平臺。與承租人智慧服務系統對接,獲取企業生產設備的位置、溫度、能耗、壓強等數據。結合風控模型設定閾值,完成對租賃物、企業經營狀況、企業輿情輿論等的實時監控,出現異常情況系統將及時發出風險提示,規避風險,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將線上平臺數據與線下企業銷售合同、發票等相結合,通過多維度交叉驗證,形成企業生產經營畫像,結合定期走訪,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全面資產管理模式。運用數字人民幣智能特性,有效強化項目風控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拓寬數字人民幣在B端C端的應用場景。該項目不僅解決專精特新企業融資痛點,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將數字化融資租賃與數字人民幣結合應用,形成“雙數字”架構,有效提升項目管理效率及能力。
聚量融資租賃還與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山東分院合作:雙方密切合作的數字化融資租賃運營平臺,助力中小企業實現更高效、更智能的數字化轉型,以適應現代市場的需求,提升企業競爭力。
聚量融資租賃積極探索多元化路徑,積極探索數字化融資租賃服務養老產業爲養老產業的發展貢獻數字金融力量。通過科技賦能,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業務與風險管理的閉環。同時養老產業參與企業可充分利用數據資產,增強信用,拓寬自身融資渠道,從而更好的爲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構建養老產業生態圈,有效延伸養老金融服務內涵。
養老服務與養老金融融合發展空間廣闊
未來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徐欣,具有長期的養老保險和養老服務行業工作經驗。談及養老金融與養老服務,她介紹到,中國老齡化具有“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的特點。養老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中空白最多、最有希望的文章。養老金融的基本功能包含支持養老經濟保障和支持養老服務保障兩個方面,老年羣體的養老需求可以概括爲資金類和服務類,養老服務消費是老齡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服務與養老金融深度融合、攜手發展前景廣闊。從養老服務行業來看,一方面,養老護理服務行業能夠給政府、企業和個人提供“醫護康養”整合式照護。另一方面,養老產業的經營、風險以及資金流轉有自身特點,發展和轉型升級需要拓寬融資渠道,需要積極參與養老產業引導基金,獲得金融企業對養老產業的支持。從金融行業來看,全行業都在加快佈局養老領域,發展完善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企業客戶相當大羣體本人或親屬是老年人,老年人具有對金融產品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對服務的便捷性、人性化要求較高的特點,給客戶提供養老服務是爲客戶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增加客戶粘性的重要內容。以爲客戶提供管家式健康養老服務爲結合點的金融行業與養老服務業的合作日益加深。
做好養老服務是行業的社會責任,也是是養老金融惠及民生的發力方向。青島在養老服務方面有諸多創新。如,青島於2012年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長護險制度,制度實施11年以來,累計惠及13萬名失能失智人員(截止2023年末),不斷推進普惠型養老服務“人人可及”,切實緩解“一人失能、安家失衡”問題,失能失智照護難題得到有效破解;又如,2022年,青島向全市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提供健康、醫療和養老優待的管理服務平臺,“榮軍康養”工程創出“青島模式”;再如,青島在全國首創基於補充工傷保險的傷養服務制度,解決了工傷保險工作的難點和痛點,根本改善了工傷失能者的生活質量,日前,青島入選全國第一批工傷康復重點聯繫城市。
把青島打造成寫作者與研究者之家
山東大學詩學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國詩學聯盟秘書長孫基林說,文學與金融看似完全不相關的兩個門類、兩個領域:金融與文學,今天在這裡卻有了交會、有了跨界的結合。金融業在當下社會、經濟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不僅在金融理論方面給我們以高端思想的引領,而且也具體呈現和講述了那麼多經典個案、行業場景,以及生動鮮活、饒有興味的金融故事,它本身所蘊涵的意味、文學性已足夠顯現,有着很強的感染力。這讓我意識到,我們這次研學活動,聚焦金融和非虛構文學,絕不是僅止於一個理想,或一種務虛行爲,它有着非常開闊的可實現性以及可能的預期前景。其現實路徑和可能的前景,當然是通過金融題材的非虛構寫作來達成。是否可以說文學解決的是精神家園,而金融關注的是人們的物質家園。
所謂非虛構寫作,其中有兩個支點,一個是強調寫作的非虛構的客觀性特質,再一個就是它的文學性、藝術性。就我們學校教育層面和專業研究領域而言,目前有一個有利條件,就是中國語言文學學科下面設置了一個創意寫作二級學科,就是說創意寫作正式作爲一個學科被確立下來,顯示出它的重要性。這樣馬上就可顯示出來的一個效果是,大學將很快設立創意寫作專業,培養創意寫作人才,而金融題材的非虛構寫作自然可成爲寫作的一個領域、方向,一個寫作的流派。這個可以是我們去倡導推動的,包括非虛構小說、非虛構散文,甚至非虛構詩歌。
從大處說,金融作爲一種題材和經濟活動在社會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講好真實的金融故事意義重大;而從小處說,我們的日常生活處處烙印下金融的影像痕跡,同樣是日常生活美學和非虛構寫作的一部分。再從文學藝術形態而言,除上述幾種載體形式之外,目前更具能見度和影響力的影像視覺產品,包括影視劇和視像作品創作,應是金融非虛構書寫的一種很好的路徑形態,近期我們研究院將掛牌成立電影創作研究中心,將會爲此類寫作提供很好的平臺。再從研究上說,我們可爲此類寫作舉辦研討活動,設立評論專欄,真正做到,大力爲金融非虛構寫作鼓與呼!、
青島是非虛構文學的重鎮
青島作家協會副主席、《青島文學》主編李林芳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談起,她說,青島就是文學家薈萃之島,康有爲、王統照、聞一多、梁實秋、沈從文、老舍、蕭紅等一大批作家先後來青,他們在青島不僅書寫棧橋的潮漲潮落,浮山灣的紅瓦綠樹,還寫下了揭露舊世界黑暗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名作,其中不乏非虛構的篇章。今朝,青島依然領非虛構之先,如獲魯迅文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鐵流老師,對紅色題材和歷史事件的挖掘;獲魯迅文學獎的許晨老師,對海洋題材和軍事題材的探索,給出了很好的範例。
全新的視野,金融題材的文學呈現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課題,我們講“當下文學”,今天“當下文學”直接切入到“當下金融’,金融題材的文學呈現研討也是當下金融和文學發展的需要。今天的探討有着特別的意義,金融是數字的呈現,文學是文字的藝術,數字和文字碰撞,數字的唯一性和文字的多指向性的碰撞、交匯、融合,是一篇大文章,而非虛構寫作是最合適的表達方式。
如何營造非虛構金融文學的生態?李林芳建議一是金融題材的非虛構寫作要強調文學性,避免AI式的通訊式寫作。二是強化地域展現,推出金融地標符號,如金家嶺。三是金融題材寫作,要有一支多元化創作隊伍,並吸引更多的年輕作家加入,一起進行深入探索和挖掘。四是金融和文學的融合,是多向度融合,如創意寫作,如海洋文學,金融涉及的各行各業都可以融合進來,成就絢麗的大文章。
紮根生活,培育非虛構寫作的“耐心資本”
青島作家房建武結合自身體會和思考指出,金融業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在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的同時,也對金融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期盼。從今年兩會網絡調查可以看出,“金融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如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金融數字化轉型”“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綠色金融”成爲兩會期間焦點話題。
近年來,傳統媒體面臨技術升級和業態轉型的雙重壓力,人民羣衆亟需一種鮮活真實、客觀中立、充滿人性關懷的話語模式。就在這種情況下,非虛構寫作作爲一種新的文本範式進入大衆視野,並逐漸盛行於新聞報道領域。顧名思義,非虛構寫作的核心在“非虛構”,意味着其內容根植現實生活,是對真實世界的觀察、記錄與反思。非虛構寫作不僅僅要描述事實,更要通過豐富的文本細節、內心世界的揭示、場景的還原再現,以及對事件深層次原因的挖掘,展現給受衆一個立體多元、真實可信的世界。
當下,寫作者應該時刻把握時代脈搏,不忘初心使命,才能無愧於時代。必須紮根生活,深入一線,廣泛調查研究,聚焦難點熱點,潛心培育非虛構寫作的“耐心資本”,收集掌握更多更實的原生素材,才能夠寫好筆下的小文章,進而更好地服務於“五篇大文章”。“金融題材非虛構寫作”服務於金融業高質量發展,要做好以下幾點:
更加真實可信。要深入調查研究,以客觀、中立的態度呈現出事件的原貌。使得讀者能夠更全面地瞭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提高文本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更加關注底層。要紮根基層,關注社會底層、弱勢羣體和邊緣人物,不斷拓寬寫作領域。以養老金融爲例,作爲養老行業國家隊的國企央企,資金實力雄厚,而民營養老院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因爲投資回報週期太長,民營養老院不願意也沒有能力來改善養老環境和硬件設施,希望金融機構出臺更有力的支持政策。
更加貼近人心。非虛構寫作要採用文學化的敘事方式,通過細膩的人物刻畫、心理描寫和情節構建,使文本更加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我的阿勒泰》已經成爲了一種文學現象,對當地旅遊業帶來巨大的客流量,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對衆多金融從業者的聚焦、刻畫、描述,創作一系列非虛構文學作品?
更加拓寬視野。非虛構寫作要在國際化大背景下,講好中國故事。只有在我們這樣一種好的體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寫好“普惠金融”“綠色金融”這樣的大文章。
更加面向未來。未來已來,非虛構寫作要緊跟時代步伐,瞄準科技前沿,描繪“科技金融”“數字金融”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光輝前景。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