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校園講座/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判斷詐騙三原則 謹記「查慢問」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 記者蘇健忠/攝影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指出,科技的發達,加速了詐騙的可能性,提醒學子,投資需「先求不傷身,再求療效」,並指出了判斷詐騙的三項原則爲「禁不起查」、「禁不起慢」和「禁不起問」。
劉宗聖表示,在防制金融詐騙上,若主管機關只是在於保護,將來年輕人受傷可能會更爲嚴重,最重要還是需加強教育,鼓勵年輕人可以從小額開始多加嘗試投資,若失敗跌倒也可以作爲經驗且一輩子警惕,因爲從小到大沒有犯過錯的人,長大後愈容易犯下更大的錯誤。
他指出,現在有很多適合年輕人投資的管道與工具,比如零股、存股、ETF交易等,可以將資金、標的、時間分散,避免因爲過度集中於追求快速報酬的預期心理,而增加被詐騙的可能性。
透過零股交易,可將資金分散化,存股交易則可將投資時間拉長,在合理的時間創造合理的報酬,而ETF則可以少去擇股的問題,提醒投資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時間愈短但報酬愈高的,通常一定有詐。
針對學子們關心的比特幣投資,劉宗聖表示,虛擬資產與一般有價證券最大的不同處在於,比特幣沒有標的資產的連結,因此存有泡沫化的可能性,且因爲存在網絡世界當中,因此,更容易被竊取、轉移,甚至被控制與禁止。
劉宗聖提醒投資人,由於目前虛擬資產沒有得到主管機關一定的保護,臺灣業者也還未建構出足夠的生態系統,因此還是提醒學子不要輕易嘗試。
若比特幣現貨有其風險,還有其他相關的類金融資產、商品、ETF可供參考,像是目前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發展出比特幣期貨的ETF,期貨化可將其變成是一項合約,有了期貨合約後,再轉爲ETF可供投資人隨着比特幣的漲跌來做價差,且因爲其爲期貨ETF,因此資產不會蒸發。現在美國將比特幣ETF視爲另類的商品,採商品交易,不是有價證券交易。像是泰國、馬來西亞主管機關都允許交易比特幣,但仍提醒,在臺灣若沒有主管機關保護,年輕人不要輕易嘗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