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守得雲開見月明 認清股市去槓桿化過程

在國際股市方面,上週阿茲海默新藥告捷、帶動藥廠股上漲後,專家表示,第四季迎全球醫學年會旺季來臨,生技醫療產業,持續受惠新藥臨牀實驗利多、FDA藥證批准及產業併購激勵,帶動整體生醫類股行情維持震盪向上表現;建議投資人第四季可分批佈局全球生技醫療基金,若遇美股急跌,更可伺機再加碼。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遊信凱表示,生技醫療產業的剛性需求不易取代,在過去10年(2012~2022年)期間,美股醫療保健類股僅2016年及2022年表現較弱,主要是2016年的美國兩黨皆支持砍藥價議題,扣除2016、2022這兩年外,美股醫療保健類股在其他8個年度,平均報酬亦有20.06%;績效表現美股各大產業的前段班,加上第四季生技醫療產業,具備新藥上市、臨牀進度及併購題材持續拉擡下,中小型新藥股、大型藥廠股皆有表現機會,可望持續吸引資金流入,建議投資人透過投資團隊主動選股,在不同生醫次產業之間,搶先佈局!

有關臺股籌碼面部分,安聯投信臺股團隊表示,臺股現階段也面臨多重考驗,包括:全球多年來貨幣寬鬆的大環境開始扭轉、疫情後的積極利率政策和財政政策轉向,加上聯準會利差對資金板塊挪移的影響等。

PGIM保德信金平衡基金經理人廖炳焜指出, 在聯準會強勢鷹派且不惜犧牲經濟成長爲代價的前提下,美元指數續強,資金撤出新興市場,將影響股市估值,且目前終端消費需求放緩,也將造成企業獲利展望下修壓力,本益比擴張不易,操作上不宜過於積極。選股方面,近期可留意受惠解封題材族羣,另外具有長線題材的汽車、電動車、網通、綠能相關零組件等亦可逢低分批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