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瑞銀資產管理呼籲:透過ESG投資 守護地球的自然資產

瑞銀資產管理表示,科學家們數度激辯的新地質紀元,也就是所謂的人類世 (Anthropocene) 已經揭開了序幕,我們躬逢其盛,理當戒慎以對。在 46 億年的地球歷史當中,原本的全新世 (Holocene epoch) 是從上一段冰河期落幕之際起算;至於人類世,科學家認爲大約始於1950年。全球暖化的迅速加快、氣候變遷,毫無疑問地開展了全新的人類世。人類活動也影響了各種自然資源的蘊藏量,包括空氣、水資源、土地與生物多樣性系統裡的動植物數量,合稱爲自然資本資產。令人擔憂的是,許多的生態系統過度惡化,已經無從修補,現階段的生物滅絕率更比基準高出100到1000倍之多。

瑞銀資產管理認爲,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本身就是吸引人的訴求,但我們直到最近才試圖量化保育的經濟價值。自然資本資產大舉喪失及惡化的風險,促使英國財政部在2021年委託專家做出史上首見的全球生物多樣性經濟學報告書,也就是所謂的達斯庫普塔 (Dasgupta)報告。報告書的結語值得警惕:1992至2014年間,人均資本產出翻倍,全球人均人力資本增加約13%;但人均自然資本存量卻萎縮近40%。如此嚴重的萎縮,原因在於我們完全依賴自然資本資產。蜜蜂與其他授粉昆蟲的例子,可以爲證:全球至少有75%的作物生長與35%的食品製作,仰賴授粉昆蟲的活動。然而某些授粉昆蟲已經瀕臨絕種,威脅着5-8%的農業生產,以及全球每年約值2350億美元至5770億美元的產出;這樣的損失使得必需消費產業目前面臨的艱難挑戰更加窘迫,包括日漸頻繁的水資源問題、土地退化、極端氣候與糧食需求暴增。對於實質資產(包括農業用地在內) 的所有權人與管理機構來說,生物多樣性與自然危機乃是另一項重大議題,必須設法管控、抵減損害。科技的演進固然提供了相關課題的解決方案,然而精準農業與人工授粉,在實務上仍有困難。

「想怎麼收穫,先怎麼栽」的老生常談,如今成爲切合現狀的一語雙關。瑞銀資產管理指出,農業不僅對於自然資本的損害毫無招架之力,本身更構成了相關損失的最主要單一來源。根據麥肯錫 (McKinsey)分析的估算,作物農耕活動的淡水消耗佔比高達72%、氮逕流污染佔比亦達61%,還構成了32%的陸地生物多樣性喪失原因。畜牧活動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最大元兇(53%),磷污染則是氮逕流與沉積的次要禍首(51%);化學肥料的普遍孕用,儼然成爲人類世的典型印記。然而,爲了滿足更衆多、更富裕的全球人口需求,農業生產承受着莫大的增長壓力;產業同時承受着兩股快速累積的壓力,既需要降低自然衝擊,又要設法增產。所幸各國政府逐漸察覺到前述的種種風險,接連引進相關法案,擴大監管行動,催生出各種市場解決方案。在2022年12月,196個國家簽署了昆明-蒙特婁協定(Kunming-Montreal Agreement),這個近似於巴黎協定的跨國承諾,正設法在2030年之前停止並逆轉生物多樣性的持續喪失。歐盟目前透過多項法規,抑制生物多樣性風險,包括一條普遍適用的法律,遏止各種威脅森林的農產品繼續銷售。自然資本工作小組,是類似於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工作小組(TCFD)的組織,現正針對自然相關風險,研擬風險管理與揭露架構,以利公司及投資人遵循。各項標準也持續演進發展,例如美國的Leading Harvest組織即針對爲農業利益關係人研擬出最佳實務,旨在抵減生物多樣性與自然環境所蒙受的負面影響。

無論是公開或私募市場,也紛紛尋求各種新興的自然轉型投資機會。瑞銀研究預估,專門支援氣候變遷對策與生物多樣性保障的農業調適性供應方產業,今後可望成長三倍,在2050之前實現1兆美元以上的總產值。豐富的投資機會,涵蓋了森林覆育、再生農業、生物分解包裝材料的相關投資,乃至於資助年久失修的水資源公共建設,克服已開發與開發中市場的缺水困境。

瑞銀資產管理呼籲,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現有威脅,顯示了現況不得不徹底轉變。然而,一旦我們接受了達斯庫普塔報告書的中心理念,也就是說,無論農民或礦工,其實都是資產的管理者,那麼無須歷經激進變革,也能解決難題。重新定義投資策略的機會,藉此守護最重要、最具生產力的資產,也就是大自然本身,同時也合乎謹慎的投資組合管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