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助高資產人士分散風險 國泰世華年底再推2利器

國泰世華銀行私人銀行(Private Banking)自2013年成立至今,在2021年取得金管會「辦理高資產客戶適用之金融商品及服務」(即財管2.0)執照後,隔年1月隨即推出國內首檔由海外分行發行的境外外幣結構型商品,滿足高資產客戶的資金短期停泊避險、收息與資產穩健增值等三大需求,爲金管會「財管2.0」方案出臺後成功案例。今年第1季,國泰世華銀行再度領先臺灣銀行業者,推出首檔「未具證投信基金性質」境外基金,與國外知名資產管理集團合作,提供高資產客戶更多元化的產品選擇。

回顧上半年股債市場表現,隨着7月FOMC會議結束,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準會已經進入升息末端,在降息帶有資金轉向寬鬆的想法下,部分資金已提前涌進股市卡位,最明顯的莫過於今年最熱的AI板塊,短線大量資金的涌入,使AI概念股本益比快速拉昇並帶動大盤表現;然而,隨着第二季美股財報公佈後,追漲動能消退,股市震盪逐漸加劇。債市方面,受惠降息預期最直接的投資等級債,今年以來也獲資金穩定流入,其中又以高信評債最受矚目。

傅伯升分析,一旦降息步伐不如預期,恐有再現2022年股債齊跌的風險,「未具證投信基金性質」的境外基金和傳統股、債市的關聯性較低,較不易受股票、債券等公開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可達到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的作用,這正是過去幾年,許多亞洲高資產淨值人士在傳統的股債配置之餘,仍持續提高另類資產配置的主因。

爲響應金管會「財管2.0」方案,提高金融產品創新能力,運用多元、彈性的金融工具,爲高資產客戶打造更完善、更適應市場的投資組合,提升臺灣財富管理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國泰世華私人銀行特別成立另類投資專家團隊,搭建產品平臺,與全球多家知名資產管理集團建立密切合作關係,未來將持續引進如避險基金等另類投資商品,讓臺灣高資產客戶也可享有與海外投資市場同等級的頂尖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