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賦能跨境電商發展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針對目前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會議提出,要加大金融支持,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和物流體系建設,優化監管與服務。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劉晨表示,金融賦能跨境電商儘管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跨境支付結算等方面仍面臨一些挑戰。考慮到跨境電商主體以中小企業居多,交易場景相對多元化、碎片化,對跨境線上支付的靈活性要求較高。因此,電商交易結算系統、金融衍生品供給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有待優化。

在山東省聊城市高新區的跨境電商產業園,中國銀行優化金融服務模式,爲外貿企業新註冊開戶、跨境支付結算等開展一攬子線上金融服務。“中國銀行聊城高新區支行爲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境資金結算服務,不僅簡化材料,更方便企業日常貿易活動。”山東谷得軸承有限公司外貿主管姜燕表示。目前,聊城高新區實施“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已有31家優勢外貿企業通過海外倉拓展海外貿易業務。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爲,應用數字金融和金融科技,搭建跨境電商數字金融服務網絡,爲跨境電商企業提供集支付、匯率等爲一體的金融服務方案,有助於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在跨境電商生態豐富的浙江省,當地農商銀行拓寬及優化匯率避險渠道,應對匯率波動風險。浙江農商銀行轄內平湖農商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該行進行清單制走訪,爲外貿企業提供差異化信貸方案。針對匯率波動的情況,該行上線遠期結售匯業務和掉期業務,推動手機端業務辦理,同時利用政府匯率避險增信爲企業創造服務溢價,有效破解外貿企業匯率避險難、避險繁的問題。

劉晨表示,金融機構通過提供利率、匯率等綜合金融服務,滿足外貿企業金融訴求。隨着數字化技術深入運用,金融賦能跨境電商要持續豐富金融場景、創新金融產品、強化跨境業務風控管理,助力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

在廣西柳州市,當地銀行機構聯動稅務部門深化“銀稅互動”,針對外貿企業跨境回款慢、週期長的特點,依託外貿企業供應鏈物流、納稅信用等信息數據開發創新型金融產品,緩解了中小外貿企業資金週轉的壓力。“公司通過‘桂惠貸’等累計獲得農業銀行柳州分行等金融機構3000餘萬元貸款,保障了企業採購、用工等環節的資金運轉。”廣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張敏表示。今年一季度,柳州市運用“桂惠貸”惠企政策直達經營主體,投放金額72.09億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健康發展。董希淼建議,接下來,商業銀行服務跨境電商,還應在以下重點領域發力。一是開闢綠色通道,持續深化和完善融資服務及匯率避險、現金管理等服務;二是加強對跨境電商企業的指導,鼓勵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企業掛牌上市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 (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