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顛覆「高股息」、「月月配」迷失 周冠男教授投資引路

周冠男表示,年輕人容易將配息的錢花掉,而不是再投資;而就算是配息再投資也會產生「摩擦成本」,例如交易的費用。臺灣目前的稅法,對交易所得是免稅的,但若是配息就要入綜所稅及健保補充費。因此,在「摩擦成本」,和「繳稅」的成本考量下,年輕人選擇的ETF最好是「滾入再投資」的類型。另外,就「摩擦成本」來看,「月配」不如「季配」,「季配」不如「年配」,「年配」不如「滾入再投資」。

周冠男指出,有些網紅教投資人,透過配息日,將「月配」型ETF組成「週週配」,這有些可笑,投資人的配息「密集度」愈高,也就表示投信收的交易手續費愈多。投資的目的是要累積資產,而不是增加「摩擦成本」。配息只是將錢從左手轉到右手,滿足投資人拿到「現金」有「賺到」的心理偏誤。

其次,現在很多的ETF都強調策略選股,但根據統計,長期而言,策略選股的投資報酬率是劣於大盤表現。周冠男指出,高股息作爲一個投資因子,可能在某些時期表現優於大盤。但考慮發放股息的手續費成本,及股息所得稅之後,高股息策略的表現便落後大盤指數報酬。

周冠男教授今天出席北威論壇,以「ETF熱潮下的省思」爲題發表專業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