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轉型 科技島突圍有方?

圖/美聯社

手機支付、金融監理沙盒、純網路銀行、開放銀行、機器人理財等,在臺灣都落地或找到替代方案。但國民黨總召曾銘宗卻表示:「不滿意,真的沒有太大的進步!」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融科技發展的問題與現況

2014年金管會宣佈啓動金融科技元年,陸續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金融科技發展基金、金融科技園區,公佈金融科技白皮書及鬆綁金融業投資金融科技的額度。2024即將屆滿十年,回首來時路,前金管會主委、現任國民黨總召曾銘宗說:「不滿意,真的沒有太大的進步!」

從P2P(網路借貸)、手機支付、金融監理沙盒、純網路銀行、開放銀行、機器人理財、加密貨幣、到即將公佈的純網路保險申請設立審查結果,只要全球金融科技的趨勢,臺灣都討論過,有些部分,也都落地或找到替代方案。在金融市場上無役不與或都會研究的國泰金控說,臺灣金融創新的機制都有,以金融追求「有責任的創新」來看,目前的進度及機制都算適宜。

小心翼翼...臺灣總慢一步

但也有金融業者點出問題說,臺灣金融科技創新的最大問題,就是總「慢一步」,很多時候,都要先研究國外怎麼做,再考慮有無後遺症,尋找最安全的解決方式,再修正法規,等真正可申請時,國外技術已進階了。如目前最迫切的就是金融「上雲」,大部分金融機構想發展大數據分析、AI運算、資料儲存,也想運用三大公有云,即微軟、亞馬遜及谷歌,且很多最新的應用程式目前都直接上雲,讓使用者隨取隨用,科技應用速度會快很多。

反觀臺灣金融機構多是自建私有云,若要上三大公有云,首先碰上的就是法規有很多的限制,個資只能小範圍運用,主管機關對使用境外雲要求較嚴格,如外部廠商的安全檢測及繁雜的申請機制,業者申請獲准時,技術就已「落伍」了。

四大因素 政府不敢放手做

身爲2014年第一個喊出要發展金融科技的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對現在的進度並不滿意。他分析說,臺灣金融科技相對新加坡等國呈現「龜速」,主要有四大原因,一傳統金融依舊強勢,遍地的銀行分行及ATM,金融服務本就方便又便宜,沒有急需靠科技改變的迫切感;二是整體社會氛圍不利創新,只要創新一出問題,問責之聲震天價響,動輒要追究責任。

三是對新創產業協助機制未臻健全,對培植獨角獸所需的資本市場機制太過嚴格,造成如GOGORO赴美上市、Appier去日本掛牌等;四是消費者不夠成熟、獨立,只要金融商品出現虧損,動不動就要主管機關負責、損失不認帳等,讓金管會及金融機構不敢邁大步向前行。

曾任職財政部的政治大學教授彭金隆則說,各國金融科技創新的程度,與「監理容錯程度」正相關,且行政機關控制力愈強、立法機關問責權愈小的地區,愈能放膽創新。

例如,中國大陸允許各式金融創新先發展,反正「隨時要管都可以立馬見效」,因此可以出現互聯網三馬;其次,如新加坡亦是菁英統治,沒什麼反對黨,創新程度及速度又大於日本,日本則又快於臺灣,日本雖法規嚴密,但立法權沒有臺灣這麼的高。

「臺灣金融科技容錯程度,在亞洲相對較低。」彭金隆說,監理機關對市場掌控力道相對較低,但一旦出事,被究責機率最高,所以創新程度及速度,自然就會比較慢。

美、陸快步創新 現副作用

但近期如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破產,大陸整肅互聯網、P2P,純網銀目前也未有大型化業者,讓金融圈對於創新開始出現反思,包括金融業者及曾銘宗都認爲,很多創新在沒有塵埃落定前,「兔子贏還是烏龜勝,恐怕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