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評天下|"星際之門"會否開啓AI投資大年?

金融投資報評論員 劉柯

最近有一則消息頗引人關注。日前,由三家公司組成的聯合企業宣佈,將投資500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名爲"星際之門"(Stargate)的AI基礎設施。這三家公司是大名鼎鼎的OpenAI、甲骨文和軟銀,而實際的業務佈局中,還包括科技巨頭Arm、微軟和英偉達。

僅從名字上看,"星際之門"就充滿了夢幻色彩。據悉,"星際之門"將建設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物理和虛擬基礎設施,包括建設大型數據中心,並有望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意在讓美國在未來的人工智能領域立於不敗之地。按"星際之門"的逐年投資規劃,5000億美元將分四年投資,平均到每年是1250億美元,而微軟、谷歌、Meta和亞馬遜2024年的資本開支總和在2200億美元左右,這還是包含了人工智能的總投資規模。

既然微軟、英偉達、OpenAI這樣的頂尖公司都在美國,爲什麼還要投那麼多錢搞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其實,這裡面有幾層含義:第一,健全人工智能全產業鏈。目前英偉達雖然坐上了AI芯片的頭把交椅,但從產業鏈和生態應用來看,還處於一個全球化佈局的階段,而美國希望這一產業鏈全部由自己掌控;第二,通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投資建設,拉動經濟的復甦和增長,擴大就業人羣;第三,在全球競爭中保持絕對優勢。這一點與上一代互聯網才興起時比較相似。

"星際之門"一旦開建,其影響或許是深遠的,人工智能將成爲未來全球科技競爭的主陣地。不僅僅是"星際之門",很多科技巨頭在去年就已經開始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大手筆投資。

去年9月,微軟宣佈與貝萊德集團以及其他幾家私募股權投資者共同創立了一隻名爲"全球AI基礎設施投資合作伙伴"的新基金,擬最終籌集1000億美元,用於建設數據中心及其配套能源設施;谷歌則在2024年投入了500億美元,用於芯片、數據中心和其他資本支出,其最主要的投資方向在於將人工智能應用於搜索業務;特斯拉在2024年投入了100億美元,用於購買GPU芯片和建設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馬斯克旗下的XAI也投入了100億美元,用於建設由10,000個液體冷卻的H100GPU組成的超級計算集羣……

說了這麼多海外市場的動向,也談談國內市場的佈局,以及A股中真正受益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司。

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2025年將試點部署萬兆光網,有序推進算力中心建設佈局優化;今年1月,《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發佈,提出到2029年,基本建成國家數據基礎設施主體結構,初步形成橫向聯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基本格局。

據業界初步估算,數據基礎設施每年將吸引直接投資約4000億元,帶動未來5年投資規模約兩萬億元。企業層面也是爭先恐後。有消息稱,字節跳動2025年資本開支將高達1500億元,主要用於人工智能領域。

正因爲有如此廣闊的發展前景,有接踵而至的大手筆投入,很多處在產業鏈前端的公司,在2024年已大爲受益。如直接受益於智算中心建設的光電一體封裝CPO企業,如太辰光、中際旭創、新易盛等都是業績大幅預增;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企業中,瀾起科技、北方華創、韋爾股份等業績也大幅預增;國產GPU芯片龍頭企業寒武紀,去年四季度已經扭虧。

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硬件產業鏈已經出現了積極向好的態勢。上述很多企業也是機構資金密集增倉的品種。去年四季度,主動偏股基金持續加倉科技成長,並相應減倉週期、醫藥和消費。指向性非常明顯。

基於以上分析判斷,A股市場在2025年有望迎來科技牛市。從產業受益程度看,上游的硬件、中游的設備集成、下游的應用都可能出現高景氣狀況。但上游硬件很多公司已漲幅巨大,不具備繼續爆發的條件。因此,未來更多的機會應該在中游的設備集成和下游的應用端。中游的設備集成,其實也就是給互聯網大廠提供設備和數據中心建設的IT集成企業。比如,如果字節跳動1500億元資本開支成真,那麼給字節跳動提供設備和建設數據中心的企業可能近水樓臺先得月。當然,還有一個更大的羣體是下游無所不在的AI應用,這是一個隨時會有"爆款"出現的市場,一旦有現象級AI應用出現,都可能讓AIGC的產業化進程往前邁出一大步,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