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去哪兒
(原標題:今年去哪兒)
▲ 戳藍色字關注我們!
從“父母在,不遠遊”到“帶着父母去旅行”,旅遊過年已經成爲一個越來越普遍的新年俗。
小時候,過年前總會問爸爸媽媽,今年過年買點什麼好吃的?大年初幾去誰家做客?現在長大了,過年前會在“相親相愛一家人”的羣裡問爸爸媽媽,今年想去哪兒,自駕還是坐飛機?
變的是過年的習俗、是慶祝團圓的方式,不變的是親情、是年味、是辛勤一年對自己的犒勞與獎勵。今年過年你出門嗎?準備去哪裡?
圖源:視覺中國
一
此前,航旅縱橫APP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假期國內航線機票預訂量已經超244萬張;出入境航線機票預訂量超112萬張。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的《2025春節旅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春節出遊用戶中家庭客羣佔比超八成,其中老中幼三代同遊、親子游的現象尤爲突出。從網友們分享的春節出行計劃看,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冷一熱”最熱門。南方人依舊熱衷於東北“冰雪遊”,北方城市憑藉豐富的“冷資源”和“冰雪+”模式,再度登頂春節旅遊市場熱門榜單。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2025亞冬會的“地標景觀”,在內蒙古阿爾山的溫泉裡,在吉林長白山的冰雪漂流中,都能偶遇“想看雪”的南方人。與此同時,南方“避寒遊”熱度亦居高不下,三亞、廣州、西雙版納等地成爲北方遊客過個溫暖年的熱門選擇。一南一北,一冷一熱,雙向奔赴,各得其樂。
“分段式過年”兩不誤。今年春節假期比往年更長,如果加上請假最長可擴容至13天,給“分段式過年”提供了可能。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相關分享不少,謀劃之周全不亞於一次旅行攻略,比如除夕做什麼,初一去哪兒,什麼時候返程……這些攻略既兼顧返鄉團圓,又滿足旅遊出行需求。畢竟,不論去哪兒過年,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團圓。
“反向旅遊”成新寵。“人從衆”的打卡式旅遊已不再是主流,趁着春節長假,人們更追求個性化出遊。一些網友獨具慧眼,發掘小衆旅遊勝地,在當地特色年俗中感受別樣人文風情。有的人選擇錯峰出行,避開往返高峰以獲得更深度的景點體驗。還有的人出遊主打“佛系”,走哪兒算哪兒,有什麼玩什麼,鬆弛感拉滿,享受隨遇而安的旅行樂趣,身心都在自由自在中得到釋放和充電。
1月21日傍晚,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園區內,許多遊客在觀光遊玩 圖源:視覺中國
二
你知道嗎?今年去哪兒,表面上看是個人選擇,實則揭示出社會變遷,反映出一種文化現象。
乙巳蛇年是春節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節。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春節列入人類非遺名錄的全稱叫做“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申遺文本中,它被如此描述:“在這時,人們會開展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主題是迎接新年,祈求好運,慶祝家庭團聚,促進社區和諧。這種慶祝的過程被稱爲‘過年’(跨越一年)。”
在互聯網上,“過年”被描述爲“一顆藍色的行星上,碳基生物慶祝他們所在的行星在該恆星系裡,完成了又一次公轉”。數千年來,正是因爲一代代人送冬接春、辭舊迎新,家族團聚、表達親情,慎終追遠、祭祀祖先,積極熱烈地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才賦予了春節如此重大的社會意義,如今成爲由全人類共享的文化遺產。
隨着時代發展,年俗不斷變遷。比如,北方人耳熟能詳的《忙年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是經過幾千年的歲月沉澱形成的北方地區年俗。根據學者研究,家庭聚會慶祝新年的模式在《詩經》時代就已經出現,漢朝開始在新年祭祀祖先、桃符封門、爆竹迎年,唐人新年飲屠蘇酒,次序從幼者開始,北方過年吃餃子則是明清時期春節廟會興旺之後才興起的年俗。
後來因爲火藥的發明、制酒業的興盛,有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年味。因爲電視的普及,有了海內外華人與國際友人共同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的盛況。因爲有了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纔有了“集五福”“微信拜年紅包”等新年俗……
過年出門旅遊之所以能成爲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逐漸演變爲一種新年俗,這其中有科技進步的支撐,從前車馬慢,我們很難早上還裹着羽絨服瑟瑟發抖,下午就能曬到明媚的三亞陽光;有社會觀念的變化,不僅我們可以選擇跨越山海回到溫暖的小家,父母也願意把年夜飯的餐桌搬到不曾到過的遠方;也是生活富足的體現,以前過年就是吃平時不捨得吃的肉和白麪,現在消費的方向開始從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升級。
圖源:“浙江文旅資訊”微信公衆號
三
關於出門旅遊,“浙江宣傳”曾發過多篇文章。去年春節我們探討了“反向旅遊”何以成新寵,端午前夕我們研究了怎麼帶父母去旅遊,國慶最後一天我們一起思考旅行的意義是什麼。今年,又到了出門的時候,想和大家共勉三句話。
做好預期管理。今年春運期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規模可能再創歷史新高。人一多,不管是出行還是遊玩,有時體驗感就沒想象中那麼好。在網絡上,已經能看到乘客抱怨爲什麼賣出這麼多站票、搞得這麼擁擠,遊客抱怨在景區看不到山頭全是人頭、看不到河流全是人流,跟着打卡“冷門景點”的“聰明人”發現要麼網紅攻略名不符實,要麼“冷門”早已變“熱門”。在出門前,一定要做好預期管理,春節出門很可能會人擠人。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就容易“退一步海闊天空”。
做好情緒管理。帶着父母、一個娃甚至兩個娃,一大家子集體出行,很容易被雞毛蒜皮的事情破壞整個“家庭旅行團”融洽的氛圍。寶寶突然開始哭鬧、父母不理解爲什麼要在“網紅餐廳”門口排這麼久的隊、伴侶抱怨擺了這麼久的“pose”你卻出不了一張片……當不好的情緒開始慢慢累積,就容易有爭吵甚至可能提前返程。這時候,一定要調整好心態。既然出來玩了,就一定要開開心心的,都是一家人,沒啥不能好聲好氣商量的。
留下美好記憶。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很多美好的瞬間,當時可能並不會覺得有多美好、多溫馨或者多好玩。事後不經意間再在手機裡發現那張被拍下的照片,纔會感嘆自己那時候真的快樂。只有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才能留到以後坐着搖椅慢慢聊,這就是最浪漫的事。同時,拍下好看有趣的照片也是父母發朋友圈的剛需,來自老友們的點贊肯定能讓父母笑靨如花。
車票已經買好,那就快樂出發吧。祝大家旅途愉快!
聲明: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