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梅雨季1950年以來第5少雨 氣象署曝關鍵原因

氣象署表示,今年因梅雨鋒面影響時間不長,總累積雨量相較於同期偏少,統計自6月23日,今年梅雨季至今雨量爲1950年以來同期第5少雨。圖/取自氣象署YouTube頻道

中央氣象署今天公佈今年梅雨季降雨情形,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說,今年因梅雨鋒面影響時間不長,總累積雨量相較於同期偏少,統計自6月23日,「今年梅雨季至今雨量爲1950年以來同期第5少雨」。

中央氣象署今天召開梅雨預報及颱風展望記者會,中央氣象署長程家平表示,去年進行梅雨預報、颱風展望,實際驗證下,去年梅雨期降雨達到9成,颱風展望爲4至5個颱風。經過前年連續3年旱象,去年社會大衆都期待颱風到來,大家對臺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去年7月底至10月初,總計4個颱風來臺,帶來豐富水量,但也造成相當的災害,如小犬颱風對蘭嶼造成嚴重災損,卡努颱風也重創南投仁愛鄉,總計4個颱風造成52億農損;程家平說,今年是反聖嬰發展年,對臺風影響也很大。

針對梅雨季部分,陳怡良說,今年5至6月梅雨季雨量偏少。梅雨季就是冷暖相間,受到鋒面及東北季風影響,溫度偏涼,其餘時間,尤其6月中旬以後,因爲太平洋高壓增強,溫度偏暖;今年梅雨季有8波梅雨鋒面影響,降雨較爲顯著,但梅雨鋒面影響時間不長,因此總累積雨量相較於同時間氣候值偏少。

陳怡良進一步分析,今年截至6月23日止,平均氣溫27度,約略接近氣候值26.7度,以各月來看,5月平均氣溫百分位屬於正常情況;6月大部分地區正常,局部地區東南部、南部偏暖。

雨量部分,同樣統計自6月23日止,今年梅雨季至今雨量爲1950年以來同期第5少雨,平均降雨量僅251.6毫米,僅6成降雨;逐月來看,不論5月或6月,只有中南部局部地區爲正常,其他地區雨量都都偏少,整體來講,今年梅雨季雨量偏少。

5、6月大氣環流部分,陳怡良表示,今年5月下旬熱副帶高壓逐漸東退,梅雨鋒面隨西南風帶來水氣,5月下旬,臺灣降雨較爲明顯;6月上旬持續這樣的情況,夏季季風建立後,隨着梅雨鋒面一波波經過,就有顯著降雨情況,但仍因爲鋒面影響時間較短,因此總體累積雨量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