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季投資展望 凱基銀行建議「債六股四」

凱基銀行財富管理處資深協理張冠雄指出,今年3月份美國、歐元區及日本等主要成熟市場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都在榮枯線50以下,雖然中國解除清零政策後,3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快速攀升至51.9,因而帶動整體新興市場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達50.7,但缺乏成熟國家帶動,導致全球生產面仍處於下滑階段。而在需求面部份,美國及歐元區是全球消費主力,美國2月零售銷售年增率5.39%,低於前月的7.68%;歐元區1月則是-2.44%,衰退雖略小於前月-2.79%,但仍無佳績可言;相較製造業漸景氣下滑,反倒是後疫情時代因觀光旅遊、交通、住宿等服務業填補景氣空缺,顯示出第一季緊縮效應漸顯,出口衰敗僅能依賴內需服務類消費。

另外,貨幣緊縮效應導致美國、歐洲金融業陸續爆發財務危機,並出現金融機構AT1(補充第一級資本)債券全部減記,以及CMBS(商業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也出現違約情形。去年股、債、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大跌,已傷害部分金融機構因應短期贖回的清償能力。從近期歐美金融業危機當下,聯準會快速推出新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並與加拿大、英國、日本、歐洲、瑞士等五大央行宣佈彼此間換匯交易頻率由每週改爲每日,看出聯手強化流動性的意圖,雖然確實爲短期正確藥方,但仍要觀察金融市場背後隱約躁動的資金贖回潮是否能平靜下來。

凱基銀行表示,面對第二季具挑戰性的投資市場,投資者不必太過悲觀,貨幣政策的調整及部分產業利多將可帶來一絲曙光,包括2023年第一季已陸續見到基本面與資金面發生緊俏現象,當金融業流動性需求孔急,各國央行如果持續升息、執行量化緊縮,恐產生政策矛盾,因此第二季央行終端利率可望能下調。

除此之外,科技業庫存去化已露曙光,目前市場對半導體庫存去化仍顯悲觀,但面板業已傳出第二季即將漲價,臺灣非標準型的被動元件廠商前景看法也轉趨樂觀,投資大衆可以留意先前遭逢庫存壓力的子產業與廠商,是否會率先完成去化並走出景氣陰霾。

受疫情影響,過去三年間,國際各大藥廠致力於新冠疫苗與治療藥物開發,今年將陸續迴歸既有癌症標靶、基因治療藥物,或因應新種疾病如猴痘、新型流感,乃至禽流感動物用藥開發。後疫情時代,各國醫藥衛生主管機關能否加速核發藥證,將是能否帶動新冠疫後製藥廠商生機的關鍵。

第二季面對聯準會可能步向停止升息、基本面仍將探底的挑戰,凱基銀行建議投資人可採取「債優於股」構築或調整投資組合的策略,可以稍微減碼股票,加碼債券資產。在投資組合上,債券標的需「控制信用風險」,大方向上加碼信用風險較低的公債與投資級債,但不代表非投資級債券基金不能投資,而是需要仔細挑選足夠分散的投資標的。股票方面,建議可考慮「兼顧防禦與成長」的類股,除了配置一般認知的公用事業、醫療保健、必需消費、黃金等防禦類股外,也可定期定額佈局投資庫存消化較佳的科技、開發能力強且具市場性的生技製藥等成長類股。凱基銀行指出,第二季挑戰恐怕不會少於第一季,但是當央行升息進入尾聲,投資市場可能出現更多利空淬鍊,如果投資人慢慢發現利空不跌,或許底部就將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