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之寶「水獺」出名 韓國交流保育經驗

瀕絕珍稀保育類野生動物「歐亞水獺」,在臺灣地區及大陸沿海僅金門仍有穩定族羣發現。(金門縣府提供)

金門縣府今年首度監測到水獺媽媽帶着4只幼獺在野外活動。(金門縣府提供)

全亞洲唯一的歐亞水獺研究機構「韓國水獺研究中心」主任韓盛鏞今(20)日拜會金門縣長陳福海,期待未來雙方在保育工作進行交流合作。(李金生攝)

瀕絕珍稀保育類野生動物「歐亞水獺」,在臺灣地區及大陸沿海僅金門仍有穩定族羣發現,目前數量估計約150只左右。全亞洲唯一的歐亞水獺研究機構「韓國水獺研究中心」主任韓盛鏞今(20)日拜會金門縣長陳福海,期待未來雙方在保育工作進行交流合作。

陳福海強調,金門關心水獺的鄉親很多,未來公共工程都應將保育觀念導入,並仿效韓國也將水獺視爲觀光品牌,作爲永續金門願景的指標生物。縣府今年7月也將首度與臺北市立動物園合辦歐亞水獺國際研討會,期待水獺成爲金門的觀光亮點。

投入韓國水獺覆育20餘年的韓盛鏞主任則表示,水獺扮演基石物種(Keystone Species)重要角色,具有相當重要的保護價值,韓國政府於2004年參考德國經驗,建立亞洲唯一的歐亞水獺研究機構「韓國水獺研究中心」,進行救傷、人工養育、野放、棲地重建及教育推廣等工作,韓國小學甚至將水獺保育列入教材。

韓盛鏞並說,韓國的歐亞水獺和荷蘭、金門都面臨污染、流浪犬及路殺等3大問題,韓國與汽車導行業者合作,在水獺出沒路段會有警告聲響,可以作爲金門的參考。

陪同拜會的日籍翻譯岡元友實子,畢業於韓國首爾大學獸醫系,曾任韓國水獺中心外部研究員,目前則擔任新竹動物園研究員。她也是IUC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水獺專家,精通日、韓、英及中等4國語言。她表示,日本的水獺在40年前已經滅絕,希望未來可以在金門與韓國的保育交流,提供一些專業協助。

陳福海表示,縣府過去對於金門歐亞水獺的瞭解太少,2017年起與農委會林務局啓動的國土綠網計劃整合,陸續進行棲地改善、救傷站規畫、獸醫資源合作及環境推廣教育等計劃,希望能透過階段性的保育分工,逐步改善環境與保育問題。

陳福海指出,在保育工作方面,必須與農業及民生建設整合,水域工程除分段分期施工,避開水獺育雛期,也要做好同步影像監測。目前幾處新增的農塘或儲水空間,均已發現水獺新族羣進駐;未來也應該仿照「韓國經驗」,包括向中央爭取設置國家級水獺保育常態機構,並適時揭露水獺保育現況和成果。

縣府建設處長張忠民表示,臺灣地區僅臺北市立動物園有照顧水獺經驗,多年來與縣府有長期合作機制,2014年送去的小水獺已在最近生了2只小水獺。另依照縣府委託東海大學的監測顯示,今年僅虎尾溪流域就有3窩10多隻的小水獺出生,主因與去年完成金城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再利用第2期工程,每天約有1400噸的再生水排放,除做爲地下水補註外,常態性的流水補充更帶來潔淨水源和魚羣,提供水獺良好生活環境。

研究報告顯示,金門的歐亞水獺推估約150只上下,有別於新加坡的江獺或日本的小爪水獺,金門的歐亞水獺領域性極強,今年甚至紀錄到雄性水獺攻擊幼獺的情況。上半年的監測資料顯示水獺幼獸數量明顯增加,水獺成熟後的領域競爭與移動問題是否會增加路殺機率,則是日後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