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 週末北市動物園登場

臺北市立動物園本週末將於大門廣場,安排來自金門的小型遶境體驗活動。(金門縣政府提供)

「小金」與「金莎」順利繁殖出二胎、共3只寶寶,爲後續水獺保育工作帶來希望。(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拒絕成爲第二個石虎!隨着環境改變,金門的歐亞水獺從10幾年的200多隻,驟降到不到100只,臺北市立動物園攜手金門縣政府啓動繁殖計劃,收容的水獺寶寶「大金」、「小金」、「金莎」也順利繁殖出3只寶寶,本週末更將舉辦「2019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暨水獺保育活動」,邀請民衆一起關注金門水獺的生存危機。

北市動物園與金門因保育議題結緣,動物園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劃,負責照顧從金門來的水獺寶寶「大金」、「小金」與「金莎」,並順利繁殖出3只寶寶,園方也多次前進金門,合辦講座與教育活動,讓在地民衆瞭解保育金門水獺的重要性。

北市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 10幾年金門的歐亞水獺約有200多隻,但近年因環境改變,

不少水獺在移動過程中可能因跨越大馬路,慘遭「陸殺」,數量驟減至不到100只,北市動物園希望做好繁殖計劃,未來水獺有機會回到金門,持續進行保育繁殖計劃,延續珍貴物種。

曹先紹表示,保育工作必須跟金門民衆合作,大家要能有志一同,一起做正確的事,因此此次結合金門「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結合民俗與保育,讓大小朋友一起關注金門水獺所面臨的生存危機,深化傳統文化活動。

北市動物園表示,4月13、14日上、下午共4場次,將於動物園廣場前舉辦小型的遶境體驗活動,還有蜈蚣座、公揹婆等金門傳統的陣頭表演,動物人偶也會一起共襄盛舉,歡迎民衆一起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