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驚蟄! 醫警告「3食物少吃」:更容易被病菌傳染
▲高熱量、高糖分食物要少吃。(示意圖/記者許力方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今(5)日爲驚蟄,是春雷初響之日,象徵一切萬物生意盎然。中醫師王大元提醒,百花齊放和溼氣變重,很容易導致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發作,口罩一定要戴好。此外,病菌也蠢蠢欲動,如輪狀病毒、腸病毒會開始變多,另也要留意皮膚炎發生。百毒盡出,他提醒「辛辣生冷、膏粱厚味」3類食物要少吃,「否則改變體質,更容易被病菌傳染」。
王大元醫師在粉專發文指出,驚蟄過後百毒盡出,要增加抵抗力,應減少辛辣生冷、膏粱厚味的食物,否則體質改變,更容易被病菌傳染。他說明,辛辣物或膏粱厚味,指的是高熱量、高糖分及重口味食物,易致使體內溼熱、蘊生熱毒,像是薑母鴨、麻辣鍋、羊肉爐、麻油雞、油炸物、糕餅類或藥燉排骨等;醬料類如加工的辣椒醬、甜辣醬或沙茶醬等,都應淺嘗即止。
王大元接着說,生冷食物如果醋、牛奶、蔬果汁、柑橘、番茄、小黃瓜、生菜沙拉、生魚片等,如果本身又是冷底的人,驚蟄節氣更應該減少食用,避免腸胃炎、水腫等情況發生。
▲春天讓人疲乏無力,中醫師建議多舒展四肢、曬曬太陽。(示意圖/翻攝PAKUTASO)
此外,王大元表示,春天容易發生「春困現象」,讓人感覺疲乏無力、無精打采,因此趁着春日多舒展四肢、曬曬陽光,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在飲食方面,則以氣血平衡、陰平陽秘爲主,宜清淡平性,可多吃花椰菜、菠菜及茼蒿等綠色蔬菜,同時輔以健脾補氣的山藥、茯苓、雞肉、鮭魚、豆腐、薏苡仁和粥品等,幫助脾胃吸收運化。
至於穴道按摩方面,王大元則推薦可按壓合谷、足三裡和太沖穴,有助於平穩腸胃、疏肝理氣和緩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