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無腦片”成爆款,票房直逼《沙丘》?華語院線這次輸慘了

悶聲發大財。

說的,就是它。

在《沙丘2》佔領了長達三個禮拜的大銀幕,橫掃3.37億後,奧斯卡影片《墜落的審判》又自帶光環與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才非常艱難地分走了一千萬的票房。

但,另外一部電影,剛剛上映6天,幾乎沒有多少宣發與熱搜。

(最近的一場話題還是“小孩哥嚴選”電影)

以一種“兵不血刃”的方式,就突破《沙丘2》的票房戰績。

獲得4億的票房。

就是它,《哥斯拉大戰金剛2:帝國崛起》。

2個小時,Sir坐在電影院裡看完,腦海裡只有一個字。

爽。

再看影迷的評分:

豆瓣評分7.0,IMDb評分6.7;

爛番茄的兩極分化更是嚴重。

專業評分(新鮮度)54%,但影迷喜愛程度達到了92%。

爲什麼這個從1962年就有的電影,經歷了近62年的“舊瓶裝新酒”。

至今,怎麼還是這麼火?

今天Sir就跟你們聊聊這打了半個世紀的架,怎麼還是那麼多人愛看?

01

嗑到了

2021年,《哥斯拉大戰金剛》系列開始重啓。

故事就是將日本核輻射下變異的巨獸,與美國文化下的超級猩猩放在一起,比誰更厲害。

這種拼盤式的PK,就像是迪迦奧特曼與超人,哪個更厲害;或是,孫悟空與鋼鐵俠,哪個更能打。

雖然文化背景不同。

但,只要是PK起來了,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就不重要了。

所以,在第一部《哥斯拉大戰金剛(下略《哥金》)》裡,金剛與哥斯拉從海上打到陸地,從熱帶雨林打到香港......

最後也獲得不錯的成績。

2021年,第一部《哥金》以12億美元票房收官,成爲低迷的電影市場裡,難得的一劑強心針。

那麼三年後,再次啓動的《哥金》故事又要怎麼拍才能打的好看,打出新意,打得精彩。

很簡單。

就是“加量不加價”。

在2021年的“Godzilla VS Kong”的“VS”表“戰鬥”的意思,到了3年後,《哥金2》裡,成了“Godzilla X Kong”,這個“X”,就成爲“一起”。

沒錯。

導演亞當·溫加德延續着哥斯拉與金剛上一部電影裡,說不清道不明的“兄弟情”。

在這一部裡,金剛遇到了另一個羣落紅毛猩猩刀疤王的勢力威脅,他控制着上古時期的冰雪巨獸,眼見金剛就要敗下陣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金剛遇到了善良的人類,不僅給它升級了機械手臂,治好了它的傷,還通過地心穿梭,找到了它的老朋友:

通過刷怪後而獲得經驗值的粉色哥斯拉。

對。

在《哥金2》裡,怪獸們裝備全面升級,氪金的氪金,加Buff的加Buff。

接着,它們通過你一拳,我一嘴的,建立了最爲親密的戰友友誼。

(Sir也不知道是怎麼建立的)

最後,哥斯拉與金剛一起,穿越地心與紅毛大猩猩、上古怪獸,2V2的混合雙打,每一幕都很爽。

對比上一部的《哥金》來說,《哥金2》純屬就是怪獸大亂鬥。

越混亂,越讓觀衆值回票價。

當金剛與哥斯拉一起奔跑,走向戰場,並最後衝向敵人時的這一格慢鏡頭。

恍惚間,你彷彿看到了李雲龍與楚雲飛,看到了美國隊長與冬兵,看到了鳴人與佐助......又愛又恨的兄弟情。

差點讓直男也落淚。

最後,哥斯拉又是一種“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方式默默離開。

金剛找到了自己的同伴,順手還馴服了上古野獸。

而,人類又一次見證了怪獸浩劫。

感嘆着這部電影精美視效,美滋滋地從電影院裡離開。

02

馴化怪獸

自從斯皮爾伯格打開了侏羅紀世界這扇大門口,巨獸片就不單單只是兩個怪獸互相打鬥了。

△ 想必這個動圖你們肯定都見過,出自《金剛大戰哥斯拉》1962年

而是一場科技的較量。

它不需要複雜的劇情與臺詞對白,只要把重心放在怪獸身上就可以了。

人類戲份是能少則少。

甚至,到後面實拍的“巨獸”已經不能滿足觀衆的眼睛了,反而需要CG裡,更爲“真實”的巨獸,去滿足觀衆愈發大的胃口。

像是今年拿下奧斯卡最佳視效的《哥斯拉-1.0》,製作成本只有1500美元左右,特效製作團隊人員35人,在短短8個月裡,製作了610個特效鏡頭。

可以說,是將錢花在了刀刃上。

最後誕生了這樣的奇蹟。

而觀衆們也非常吃這一套。

在《哥金2》下一條最高讚的評論就恰如其分地說明觀衆對這類型的電影有着極高的包容性:

從頭打到尾,多點怪獸爽就完事了,看劇情麻煩去隔壁看《墜落的審判》

所以在《哥金2》裡,人類的出現只是一個“提詞器”的作用,人類演員的臺詞只負責推進主線任務,交代故事背景,甚至都不能滿足“自圓其說”這個功能。

產生的一些故事bug,並不用多加在意。

因爲在下一秒裡,怪獸的一拳揮來,一定也帶走了你腦海裡對故事情節的不解。

所以。

當我們在看這樣的“巨獸”片時,我們在看什麼?

就是看它任性的毀滅。

在自然界裡,地震、洪水、極寒,還是人與天斗的過程,這已經慢慢地讓人覺得“麻木”“老套”了。

但,當一個巨獸出現,一拳一個金字塔。

一尾巴掃過去,少一個摩天大樓。

哪裡還有這樣的“毀滅世界”更有快感?

這種純粹的腎上腺素爆發,任誰都會被摁在電影院裡,忘記玩手機。

更何況,在這些巨獸的無腦打鬥中,它們還會流露出一些頗具“萌點”的真性情。

比如,金剛。

從“金剛”這個IP開始時,它就被賦予了略懂人類情感。

它不論是在帝國大廈,還是在金剛島上,它都渴望有同類相伴,從始至終,金剛在電影裡的角色,一直是那個寂寞、忠誠的大夥伴。

到了《哥金》系列裡,金剛又成爲了人類的守護者。

在上古文化裡,它就被記載是人類的好朋友。

它懂得人類語言,在智齒犯了的時候,會來找人類拔牙,最後還獲得了一顆“烤瓷牙”,在受傷時,它會來找人類求救。

它有着與人類百分百的信念感。

它甚至在《哥金2》裡,學會設圈套,也開始有了自己小心思,在將刀疤的牙齒打掉後,它甚至露出了狡黠一笑。

它漸漸地開始萌了起來。

甚至,光金剛賣萌還不夠。

電影里加入了“金剛之子”這樣的角色,這個在1933年就出現的新IP,卻在91年後變得更......萌了(造型還是有點醜)。

△ 《哥金2》小猩猩;下圖《金剛之子》

除了金剛之外,在這裡的哥斯拉也一改動不動就發出光波,嗷嗷亂叫的習慣。

它居然有了自己“貓窩”。

在戰鬥完後,自己會回到古羅馬鬥獸場裡,蜷起尾巴睡覺。

在《哥斯拉-1.0》裡,它的棱角更是被打磨得圓潤了一些,小鼻子小眼睛圓鼻頭,戳中一衆粉絲內心的“萌點”。

所以在電影裡,一邊是正義暖男,一邊是傲嬌小貓,一邊是鐵拳無情人有情,一邊是爲愛獻身,以身護友。

就算是它們又撞毀了主幹道,碾碎了古文明,那又怎麼樣呢?

讓它們玩就是了。

03

巨獸片下的放縱

《哥金》這樣的巨獸片歷來都不少,甚至,你可以發現,電影市場越低迷,這樣的電影反而賣得好。

它吸引的並不是一些傳統意義上的影迷走進電影院。

而是將電影當作一種休閒娛樂類型的影迷們,一場快樂狂歡。

它就是電影娛樂的一場及時滿足。

近幾年來,從巨石強森的《狂暴巨獸》(國內票房3天突破3.5億),再到2022年上映的《侏羅紀公園3》,爛番茄只有30%的新鮮度,但在國內票房突破10億大關,其中北美票房3.7億,而中國內地票房就達到了1.45億。

成爲《侏羅紀3》的第二塊主戰場。

去年《巨齒鯊2》,在內地票房1.17億美元,成爲全球票房最高的地區。

這幾年來,內地觀衆一直對於“巨型猛獸”襲擊人類社會這一類型的電影有着瘋狂的迷戀。

一方面是對巨獸恐懼下的一種腎上腺素的刺激;

另一方面,這類型的電影又非常符合好萊塢電影的電影消遣模式。

它是可以鋪天蓋地地加入許多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在其中,它可以是科幻片,可以是太空片,可以是恐怖片,甚至,還也可以是愛情片。

它是各種口味混在一起的爆米花,是一鍋什麼都放的亂燉,也是一場天花亂墜的奇特嘉年華。

觀衆“看個熱鬧”的心態在巨獸片裡,有增無減,熱鬧非凡。

它不好嗎。

彷彿在專業影評人眼裡,的確是上不得檯面。

但,在影迷眼裡。

爽就夠了,還要什麼自行車。

在《哥金2》裡,導演還想要去打造一個上古時期泰坦巨獸大亂斗的世界,放入他的世界觀,並形成一個“巨獸宇宙”,成爲一個體系。

於是有生之年。

只要傳奇影業不倒閉,我們就還能看到金剛大戰魔斯拉,拉頓大戰基多拉等更多的怪獸大亂鬥。

感受最直接的視覺刺激。

說到這裡,你可能要生出些許悲哀來了:

諸如《沙丘2》這樣經年累月製作的佳作如此輕易被一部怪獸片打敗,是否意味着,只有這樣簡單粗暴的電影才能拯救我們的電影市場?

老實說。

Sir每每看到一些口碑不如人意的“無腦大片”如此火爆,也有過猶豫。

但回頭一想。

不論是獵奇也好,娛樂放鬆也好,這樣的視覺刺激,何嘗又不是我們看電影的最初動力呢?

有誰最早看《侏羅紀公園》不是看恐龍復活呢?

又有誰去看《環太平洋》,不是想看機甲大戰怪獸呢?

而這些已經被定格爲類型片經典的電影,之所以可以被反覆觀看,最主要的原因,也正是它們無限滿足了我們的想象,哪怕文本上略顯簡單,卻依然讓觀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感與力量感。

而只有觀衆習慣了電影院。

電影市場上纔有百花齊放,各得其所的可能。

當然。

相比於《環太平洋》等影片,整個怪獸宇宙的電影(一部《金剛》兩部《哥斯拉》兩部《哥金》)都差很多。

但我們仍有期待。

畢竟十年下來,怪獸宇宙已經證明了它受歡迎的能力,未來也該有更多的可能。

Sir只是希望。

接下來的怪獸計劃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獨屬於哥斯拉、金剛本身的特質。

而不是“打就完了”。

否則,它們也只能是下一個《變形金剛》。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