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的賴清德能逃過陸美法眼?

(圖/本報系資料照)

副總統賴清德18日接任民進黨主席後,行政院長蘇貞昌19日也提出內閣總辭,執政團隊將面臨由「蔡蘇體制」過渡到「蔡賴共治」的關鍵時刻,未來1年兩人能否密切合作,攸關2024民進黨是否能繼續執政。賴清德除了必須革新民進黨外,想競選總統大位的他,更得面對各界對他的臺獨立場是否能「和平保臺」的質疑,尤其是大陸和美國。

賴清德近期一再澄清他所謂「務實臺獨工作者」的意涵,表示他是「務實地認定臺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再宣佈臺灣獨立的必要」,強調會繼續蔡總統的兩岸路線。然而,這段話了無新意,不可能獲得北京正面迴應。

另一方面,不知是湊巧或刻意安排,倫敦《金融時報》日前刊登〈美國擔憂賴清德可能令兩岸緊張升高〉專文,評析賴清德過往的兩岸說法,還點出賴蔡之間的細微差異,足以讓華府的憂慮揮之不去。由於該報曾在10年前報導美國國安官員質疑蔡英文能否維持兩岸現狀,而蔡後來競選總統落敗,因此美國「疑賴論」的傳聞受到廣泛討論。

在賴清德接任民進黨主席後,美國在臺協會19日表示,美方期待與賴合作,盼促進雙方共享的民主價值和共同利益。但這和2021年朱立倫接任國民黨主席時的說法相同,只是客套話。

部分民進黨人士爲賴清德辯護,稱重點應放在「務實」,因爲他的兩岸立場不會逾越蔡英文的四個堅持,「進化中的賴清德」應可讓美方放心。只不過,賴將會是我國首位曾公開主張臺獨的總統候選人,大陸勢必拒絕與之接觸,兩岸關係不可能有和緩機會。

爲了總統大位,賴清德開始淡化其鮮明的臺獨色彩,但依然改不了民進黨政治口水多過具體政見的弊病。「抗中保臺」被選民唾棄,賴就改稱「和平保臺」,爲的是繼續在「中華民國臺灣」掩護下,保留伺機炒作兩岸對抗的選舉策略,根本沒有確保臺海和平穩定的真心。

賴清德辯稱,民進黨雖在1991年通過《臺獨黨綱》,但目前的兩岸政策服膺1999年的《臺灣前途決議文》。這是似是而非的詭辯,因爲任何政黨的政治主張都不能超越憲法之規範。

簡言之,臺獨既然沒有成功的機會,「和平保臺」更是換湯不換藥的仇陸敵意,所謂的「務實」當然就淪爲矇騙選民的贅詞。賴清德試圖以沖和謙虛的低姿態贏得好感,還是難以抹滅人民心中對兩岸可能因臺獨而爆發戰爭的疑惑,當然也難逃各方檢驗其兩岸主張的法眼,包括中國大陸及美國。在大陸不可能接受賴清德的兩岸路線之下,如果美國的「疑賴論」也無法消除,那賴清德的總統之路註定難行。

(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