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明升回購價暗推股價

有上市公司在股價逼近回購價格上限時,提出提高回購價格上限,如果真的是公司對未來發展極度看好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是爲了推高股價而提高回購價格,那麼對投資者來說就可能構成決策誤導。曾經就有知名汽車企業提高回購價格至歷史高價,但最後股價高位回落,應引以爲戒。

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回購股份的動機不純,把回饋投資者的行爲當成推高股價的手段,這樣的利好就沒有那麼純粹。如果投資者根據回購價格的上漲而做出買入或者不及時賣出持股的判斷,將可能面臨一定的投資損失。

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最根本的動機就是爲了回報投資者。回購股份並註銷,是當前對於股價支撐最好的護盤方式,是一種在上市公司認爲自己的股價被嚴重低估,且不希望股東價值受到太大損失時所做出的護盤舉措。具體的利好體現有兩點,一是給投資者提供信心,讓投資者意識到公司股價已經被低估,二是通過回購股份直接支持股價。

而當上市公司的回購股份效果超出了原本的預期,在上市公司並沒有完成回購數量的時候,股價已經接近了回購價格的上限,即上市公司如果沒辦法按照既定價格區間完成回購,實際上也不存在任何違約責任,畢竟股價已經上漲,上市公司無法按照原定的方案完成回購,就此結束回購合情合理。

不過個別上市公司此時卻選擇提高回購價格追漲買入,這樣的做法值得商榷。既然股價已經上漲到了接近回購價格上限的位置,那麼說明公司的護盤目標已經實現,未來的股價漲跌自然可以交給市場去博弈。如果上市公司真的還想把這些回購資金回報給投資者,大可以通過現金分紅的方式。如果需要繼續追漲回購,投資者就要思量一下公司的估值是否合理,此時如果繼續追高買入股票,則要警惕短期被套的風險。

事實上,A股市場曾出現過大公司提高回購價格至歷史高位,但隨後股價一路下行,最大跌幅超過50%的情況。根據公司提高回購價格而買入股票或者沒有賣出股票的投資者,承擔了巨大的投資損失。

上市公司之所以選擇提高價格繼續追高回購,其中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看到回購效果刺激股價表現超預期,就順勢再加一把火,畢竟股價漲了纔是實實在在的利好。

另一個原因則可能目的不純,比如有些上市公司希望股價更高一些,以實現配合大股東減持等特殊目的,此時就很值得投資者警惕。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在看到上市公司提高回購價格的時候,最好的應對措施就是冷靜,認真分析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並根據內在價值確定自己的投資策略,不要被上市公司的行爲所影響。

北京商報評論員 周科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