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逼臺積 英特爾搶進1.4奈米

英特爾也將透過Intel 18A先進製程,期望在2025年前重返製程領先地位、2030年成爲全球第2大晶圓代工廠。記者簡永祥/翻攝

全球晶片戰爭持續上演。晶片大廠英特爾選在臺積電熊本廠舉辦開幕典禮前兩天,執行長基辛格在IFS Direct connect活動中,宣佈微軟將採用Intel 18A製程打造新晶片,不讓臺積電專美於前的意味濃厚。基辛格也宣示,英特爾將透過Intel 18A先進製程,期望在二○二五年前重返製程領先地位、二○三○年成爲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將挑戰臺積電龍頭地位。

除此之外,英特爾昨公佈的新藍圖也首度披露Intel 14A,意味英特爾也將加入臺積電的一點四奈米競爭行列,而臺積電的一點四奈米,正好命名爲TSMC A14。

基辛格也證實,英特爾將把兩款處理器最關鍵的CPU晶片塊(Tile)首度交給臺積電生產。這意味業界與外資圈高度關注的「英特爾釋給臺積電CPU代工大單」拍板定案,今年開始挹注臺積電營運,且處理器款式多達兩種,將採三奈米生產,挹注臺積電三奈米訂單動能更強。

臺積電、英特爾與三星在先進製程的爭奪戰,硝煙味愈來愈濃,三星電子日前才也宣佈其二奈米先進製程技術拿到首筆訂單,將爲日本獨角獸AI新創Preferred Networks(PFN),代工AI加速器等半導體。不過,臺積電供應鏈成員的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指出,臺積電挾制程領先、產能充沛及生態系和後段封裝等供應鏈完整三大優勢,英特爾、三星在未來五到十年仍難撼動其全球領先地位。

英特爾昨天在美國聖荷西舉行IFS Direct connect活動,這也是拆分代工製造與晶片設計部門後,首次舉行的重大活動;英特爾藉着這場活動,表達重返製程領先地位的雄心。

基辛格並未透露微軟採用Intel 18A製程打造的自制晶片是何款產品,但微軟近期宣佈兩款自研晶片的計劃,一款電腦處理器和一款人工智慧AI加速器。

消息人士透露,微軟自制晶片也選擇臺積電爲其代工,稍早臺積電宣稱該公司的N3E效能優於Intel 18A,一般預料微軟的主要產品仍會選擇由臺積電爲其代工。

不過,從英特爾的動作看,Intel 18A將開啓英特爾搶食目前AI晶片開發商幾乎都在臺積電投片的龐大商機,多數晶片商基於分散代工來源策略,可能會將一部分產品分散在英特爾或三星投片。

英特爾宣稱,今年下半年將利用18A製造技術從臺積電手中奪回全球最先進晶片的寶座,並利用14A新技術將這一領先優勢延續至二○二六年。英特爾並透露已有四家大客戶簽約使用18A製造技術,但並未透露公司名稱。一般預料,這些客戶應該還是自制晶片廠包括亞馬遜、Meta或供應美國國防晶片公司,也可能還有輝達和高通等美系晶片大廠。

半導體三雄先進製程佈局進程 製表/簡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