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成中小企業 認同碳費願轉型

綠色和平委託時勢公司昨天發表「2022臺灣中小製造業碳管制意向調查報告」,發現近80%受訪的中小企業,願意與排碳大戶共同承擔轉型責任。圖爲德國燃煤發電站。(美聯社)

環保署規畫碳費的徵收,將採取先大後小,意謂將從排碳大戶優先開徵,且爲了解臺灣中小製造業對淨零碳排的態度,綠色和平委託時勢公司昨天發表「2022臺灣中小製造業碳管制意向調查報告」,發現有近80%受訪的中小企業,願意與排碳大戶共同承擔轉型責任,認爲碳費每噸應收100至300元較合理的中小企業佔多數,也有的可接受300元至900元。

此次調查發現,83%的中小企業認同2050淨零碳排目標,但超過70%的中小企業認爲國際淨零潮流對公司整體營運具有威脅性,約70%不瞭解企業碳盤查的執行方式、查驗規範,也有57.5%不認同政府有足夠的輔導協助產業進行低碳轉型。

而對於碳費的徵收對象及數額,有76.4%的中小企業認同「碳費徵收應含括中小企業及交通、住商、農業等部門」,47.2%的中小企業認爲碳費每噸應於100至300元較合理,也有40.6%可接受300元至900元,多數企業認爲碳費應優先運用在「補助企業更新低碳設備」。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主任洪昇邦表示,多數受訪企業支持淨零轉型政策,但大多不瞭解實際執行內容,因此深感威脅。中小企業主希望政府妥善利用這筆共同投資幫助企業轉型,如果政府顧忌收錢會得罪企業,不敢訂出合理的收費,就像是勞師動衆打造出一個大豬公撲滿出來,最後只放幾個銅板進去,反而徒增行政成本,白忙一場。

臺灣化學產業協會秘書長曾繁銘認爲,我國碳費徵收應比照的中國大陸、南韓等出口競爭國,纔不會在競爭上先輸了一大截,碳費的徵收應用來協助產業減碳、轉型及研發新技術,協會將在9月1日邀請業界召開高峰會,凝聚淨零碳排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