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溫州丨重返長三角前十,“溫州路子”向前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梓桐 實習生陳歸辭 上海報道

今年一季度,溫州經濟總量跑贏徐州成爲新晉萬億城市“一號種子選手”,在長三角排行榜上也重返前十。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興起和形成的“溫州模式”,曾經依靠民營經濟蓬勃的活力,給溫州經濟帶來輝煌,將這個偏遠城市的商品銷往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著名經濟學家費孝通曾三次造訪溫州,寫下《小商品大市場》《家底實創新業》《築碼頭闖天下》等文章,對“溫州模式”做出的刻畫和闡釋。

40餘年發展歷經跌宕起伏,溫州經濟遭遇了危機和困境、轉型的陣痛。最爲嚴重的一次危機是2011年前後發生的局部金融風波,一度使溫州經濟陷入谷底。

如今,溫州經濟進入了轉型升級與代際傳承的關鍵期。

在產業發展的主軸上,溫州選擇了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兩條腿走路”。這既是溫州的基於自身條件和未來發展趨勢的“現實選擇”,也“折射出溫州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痛點和難點”,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葉建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中指出。

“一方面,溫州在新興產業發展上並不具有先天的優勢,比如科技創新和人才資源不足,區位和地理交通條件也不佔優勢。另一方面,新興產業發展需要政府在財政稅收、資金和土地要素等方面給予支持,而這恰恰也是溫州的短板。這也是爲什麼溫州必須依賴傳統產業來加以平衡。”

因此,如何彌補科創資源、財政資金和土地要素支持等方面的短板,同時充分發揮出民營經濟富於自主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的活力,以及傳統產業和溫商資源優勢,從而使經濟在新的發展階段再度迸發出蓬勃生機,成爲溫州正在努力回答的問題。

兩條腿走路

今年以來,工業經濟的強勢增長對溫州經濟的貢獻突出。一季度,溫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25.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1%。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9%、7.8%、5.0%。1-4月,全市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511.6億元,同比增長11.2%,高於全省平均2.8個百分點。

新興產業的表現也頗爲亮眼。1-4月,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核心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環保製造業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9%、12.9%、12.2%、15.3%和17.7%。

需求側方面,1-4月份,溫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1%。其中,交通、能源、水利投資繼續高位運行,同比增長35.0%;高新技術產業投資、製造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明顯回升,分別增長24.3%、11.4%、10.3%;民間項目投資增長4.1%。

“堅持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兩條腿走路’,是溫州既考慮到傳統產業基礎雄厚,又是着眼於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趨勢而做出的現實選擇。”葉建亮表示。

而傳統產業也正出於競爭迫力和長遠發展需要積極求新求變,一方面進一步優化傳統優勢領域,另一方面謀劃入局新興領域。

溫州頭部電氣企業環宇集團浙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顧翔對記者分享了他對於溫州經濟的傳統支柱型產業——電氣產業這一的發展趨勢的觀察。他指出:“樂清電氣,特別是低壓電器行業,受疫情、國際貴金屬價格大幅上漲、地產大幅萎縮等影響,產值、利潤雙萎縮。大環境迫使企業需要轉型升級,從傳統賽道進入一些優質行業賽道。與此同時,頭部企業的集約效應以及品牌企業的競爭優勢也愈發凸顯。”

顧翔指出,溫州電氣產業集羣的能級和競爭力正持續提升。一方面,企業的自動化程度持續提升,幫助企業節省了生產的直接製造成本和企業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供應鏈已從簡單代加工進入到整合技術資源能力的比拼,優質的供應能力包含了技術的迭代開發,能夠把行業優質技術做方案整合,並反哺給更多的行業客戶,這帶來了技術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根據2024年溫州政府工作報告,溫州今年將力爭實現傳統支柱產業總產值突破95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8.5%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7.5%。

在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落地方面,溫州近年也鉚足了勁。

在今年浙江省公佈的第一批 “千項萬億”工程重大項目中,溫州共116個項目入選,總投資4568億元,年度投資計劃541億元,其中新建項目32個,總投資760億元,年度投資計劃64億元。4月,溫州落地了該市目前最大的單體制造業項——瑞浦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額超過300億元,預計產值約千億元。

“地瓜經濟”蓬勃生長

“商行天下”、“民辦、民營、民資、民富、民享”的民營經濟基因,讓“地瓜經濟”在溫州這片土地上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

一個顯著的特徵是溫州經濟在“走出去”上的活躍度、自主性和靈活性。

限於本區域內有限的資源,自上世紀90年代起,溫州商人開始走向全國和全世界各地發展,本地各行業的龍頭企業也開始選擇向外擴張,在外建廠投資。

2018年起,爲彌補本地創新資源的短缺,溫州借力上海,在上海建設“科創飛地”溫州(嘉定)科技創新園。通過與上海協同合作,共同打造“科創飛地”+“產業飛地”的“雙向飛地”模式,推動雙方的優勢互補。

遍佈全國和全球的溫商也是溫州發展“地瓜經濟”的巨大優勢資源。

據統計,目前共有245萬溫州人分佈在世界各地,其中,70萬華僑華人分佈在世界130餘個國家和地區發展,175萬人分佈在全國各地經商創業。在全國地市級及以上城市成立的異地溫州商會多達268家。

溫商資源爲溫州經濟“走出去”和“引進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以及充滿可能的前景。

近年來,溫州積極通過商會、協會和交流合作平臺,並藉助溫商的資源優勢,讓經濟“走出去”,把資源“引進來”。例如,不久前,溫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文傑率溫州市政府代表團赴印尼、泰國和新加坡,對接深化經貿交流合作,推介溫州投資創業環境,看望慰問在外溫商代表,促成27個產業科創項目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

同時,溫州也加大力度招引溫商迴歸,把溫商發展轉化爲溫州發展,把溫州人經濟轉化爲溫州經濟。

3月,溫州召開的投促系統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掀起溫商歸航新熱潮”。

與此同時,爲支持具有溫州特色的“地瓜經濟”向外伸展和反哺,溫州近年來也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年初,聚焦聚力“最優營商環境”,溫州出臺了《更好發揮商協會作用助力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十大舉措》和《2024年溫州市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十大突破性攻堅舉措清單》,引導企業高質量發展,聚力化解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經濟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等方面的問題。此外,溫州發佈了《溫州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促進條例》,旨在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環境,激發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活力。

“這幾年政府機構的辦事效率、工業園區的配套基礎設施等方面都改善了很多,溫州整體的經商環境比起以前是有挺大進步的。”環宇集團生產副總監黃健表示。

當然,在營造良好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上溫州還可以有更多的作爲。葉建亮認爲,下一步,溫州應圍繞統一大市場建設,在產權保護,公平競爭、政府和市場關係塑造等制度落實上,捅破各類玻璃門,真正貫徹落實重要的政策部署。

此外,也需注意到,溫州今年一季度進出口總額爲640.9億元,同比下降5.67%,其中,出口額爲516.4億元,同比下降12.33%。這與浙江全省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最高,一季度進出口總值1.21萬億元,同比增長7.8%,出口8746.3億元,增長6.6%的整體表現存在較大的落差。

對此,葉建亮分析,溫州出口下降既是由於全球貿易萎縮和部分發達國家對我國出臺不友好的貿易政策等大環境因素所致,也有溫州出口企業自身在產品結構和市場佈局方面的原因。從溫州自身的角度來說,要正視出口中面臨的問題,積極推動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大力挖掘新興市場;充分發揮溫商遍佈全球的優勢,深入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