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閉店黑鏈!為數月賺幾十萬元 賣出自己徵信…老人淪職業背債人

很多年前健身房業者頻繁跑路,催生了職業閉店人。(取材自成都商報)

2024年剛開年,中國失信被執行者人數就突破860萬,其中就有職業揹債人的身影。儘管有官方嚴密的監管,須負法律責任,甚或付出「一輩子是老賴」的代價,但在暴利驅使下,依舊有賭徒或老人願意入局。

近期中國傳出早教等機構突然閉店卷錢跑路情況,媒體調查發現,背後有一條「職業閉店產業鏈」。一羣職業閉店人協助店家在短期內處理閉店事宜,其中主要方式之一是付錢給偏遠地區老人當職業揹債人。愈來愈多偏遠地區的老人,因爲每單3萬元人民幣(約4145美元)到5萬元的報酬就賣出了自己的徵信,也爲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埋下隱憂。

●先鼓動續費 後卷錢跑路

昨天還在搞活動鼓動續費,今天就卷錢跑路,如今這樣的機構並不少見。聯繫不到負責人、投訴無門、訴訟成本高…無奈之下的消費者,最後只能不了了之。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有業內人士稱,這些閉店的機構背後,隱藏着幫助其善後的操盤手——職業閉店人。他們通過變更法定代表人、學員分流等專業手段,幫助老闆免於大額債務的同時,還能輕鬆逃避法律追責。

3月19日,金寶貝位於南京的三家門店突然同時關閉,金寶貝在「致家長書」中解釋是經營舉步維艱,所以暫停教學,尋求新的資方和資金入駐。不少家長因此都面臨着轉課和退費的難題。

閉店風波引發關注的同時,社交平臺上,有消費者質疑金寶貝閉店背後,是由「職業閉店人」操盤,並爆料「職業閉店人」的套路:更換法定代表人、減少註冊資金、搞活動促銷收費、突然宣佈關店。這也讓家長們的退費更加困難,有媒體形容「充值一分鐘,退費要25年」。

此後,金寶貝品牌總部發布公開信提到,南京加盟商負責人在未與金寶貝總部溝通確認的情況下,擅自引入第三方閉店。而近日,金寶貝在廣州也有門店突然閉店。

廣州「金寶貝」早教近來又有門店突然閉店。(取材自廣州日報)

●職業閉店人 公開打廣告

據齊魯晚報引述業內人士唐博羣表示,金寶貝的閉店潮,「是一場至少蓄謀了半年以上的關店」,一夜之間關店,正是由於市場環境催生的一種新興職業——職業閉店人,號稱「我來幫你嫁接風險,讓你安全着陸」。

而類似案例在各地並不少見,社交平臺上,諸如「下午還在上課,晚上就跑路」、「繳費上萬元,半個月後機構跑路」、「完全找不到人」等投訴隨處可見。

哈爾濱一名教培從業者認爲,「有一羣人,被稱爲職業閉店人,專門幫老闆做『收尾工作』,這在行業內早已不是秘密,不排除有些商家就通過這種方式『金蟬脫殼』了。」而即便沒有閉店人操作,也可能存在「高人指點」。

多個健身房、體培教育、瑜伽中心等預付費商家都表示,很多年前健身房頻繁跑路就催生了這樣的職業閉店人,但由於很難固定證據,很難說某個商家背後一定存在這樣的操作。

紅星新聞報導,在社交平臺上,不少閉店機構甚至公開打廣告,稱能爲困難企業解決後顧之憂,及時止損,讓企業合法合理轉型閉店。

職業揹債人有的在幾個月裡就能掙到幾十萬人民幣;示意圖。(路透)

●揹債好處費 可達幾十萬

曾有職業閉店從業經歷的林經理表示,大約從2019年開始,爲預付制店鋪籌謀閉店的行業人便悄然出現。「總結起來,職業閉店鏈條就是前端由『底狗』負責找項目攬業務查底帳;中端由專門的中介機構『辦狗證』,尋找合適的揹債人;後端由最後的『看門狗』負責店鋪後期虛假運轉,最後等委託方安全脫離店鋪關係後,就進入閉店收尾工作。」

產業鏈的完善還讓這行業有了專業「黑話」。林經理說,所謂前端「底狗」類似機構中介,專職尋找經營不善的老闆,評估機構安全閉店可行性,「這些前端中介往往具備較強財經或法律知識,他們不僅有行業資源,還得會查帳,看經營材料,全面評估安全性和可行性。」

據瞭解,前端「底狗」拉到項目後,通常會按企業負債的10%到30%收取服務佣金,此後負責「辦狗證」的中端中介開始介入。

林經理說,這一步是成功閉店最關鍵一環,即找到合適的「職業揹債人」,完成股權轉讓,讓揹債人成爲企業新法定代表人,頂替背後真正的經營主,讓「跑路」老闆金蟬脫殼。按此操作流程,即便最後走入司法程序追究經濟糾紛,也不會再牽扯到實際企業主,一切後果都由頂替的職業揹債人來承擔。

一職業閉店機構A工作人員介紹稱,通常其機構合作的職業揹債人,要麼是欠下賭債無路可走之人,要麼是偏遠地區的老人或不具備太多法律知識羣體。

「做企業揹債要比市場上做房貸揹債風險小很多。」職業閉店機構A工作人員表示,通常房貸揹債人或許還得刷銀行流水,洗白身分讓他看起來有還貸能力才能從銀行騙出貸款。但做企業揹債人則不用,只須徵信正常,無犯罪紀錄,即便是80歲老人,也能成爲企業新法定代表人爲企業主頂包。

而變更法定代表人的流程並不複雜,閉店的實際店主只須確保正常經營期間無稅務欠款,通過代帳公司和揹債人簽署工商變更協議,在向稅務機關遞交完稅證明後,就能順利完成變更。而按照市場行情,揹債人每單能收到3萬到5萬元「好處費」。

閉店機構A工作人員還表示,變更流程都按法律要求正常進行,只有當事人雙方和中介知道有揹債人的情況,但操作流程並不違法,「除非我們的聊天紀錄或交易明細被消費者獲取,否則不會被認定爲詐騙。」

林經理表示,願意成爲「替罪羊」的揹債者,雖然一單隻掙幾萬元,但在頂替的企業暴雷、自己進入徵信黑名單前,一名揹債人在「真空期」內能同時爲多個企業提供法定代表人更換服務。「因爲有完整產業鏈加之操作流程簡單,這一羣體在短時間內能接數十單,算起來能在幾個月裡掙到幾十萬元。」林經理說。

突然閉店潮,加上職業閉店人介入,讓消費者維權蒙上一層陰影。(取材自杭州電視臺)

●鑽法律漏洞+維權成本高 查處難度大

職業閉店人目前大量活躍在灰色地帶。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過去,他們主要做餐廳店、理髮店的生意,但隨着近幾年教培行業的大量倒閉,教培、早教機構便成爲他們的客戶。

除了抓住消費者維權成本高的弱點,職業閉店人還能「合理」鑽法律的漏洞: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交割完畢,那麼「原公司」的債務就與「原法定代表人」無關。

但是,通過提前變更法定代表人、再進行學員分流,幫助機構老闆閉店並逃避債務,這樣的手段真的不違法嗎?爲什麼許多職業閉店人還能公開做廣告?

齊魯晚報報導引述山東誠信人律師事務所律所合夥人、副主任趙光緒表示,「安全閉店」操作可能涉嫌妨礙清算罪、非法經營罪、合同詐騙罪。但由於證據難以取得,以及維權成本高等因素,很多時候這些違法行爲,可能無法得到有效追究。

對於許多職業閉店人爲何「光明正大」地存在,趙光緒稱,一方面是商家和接盤團隊法律意識的淺薄,另一方面是現行法律體系和監管機制存在的不足,給了他們鑽漏洞的機會。

「從消費者方面來說,維權是個難題。」趙光緒表示,有預謀的跑路行爲往往經過精心策畫,涉及複雜的財務和法律手段,查處起來難度較大。商家和接盤團隊可能通過虛構經營不善、正常轉讓等理由掩蓋真實目的,導致調查取證變得異常困難。

「很多消費者維權成本高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維權過程中,消費者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收集證據、起訴和追討損失。即使最終勝訴,也可能面臨執行難的問題,導致實際賠償金額遠遠低於預期。這種高昂的維權成本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最終選擇放棄維權。

儘管如此,趙光緒仍建議消費者維權,一方面要儘快走訴訟程序,利用法律渠道維護自身權益;另一方面,在培訓機構、教育機構等門店消費時,消費者要理性充值,合理購買相關課程,切勿貪「小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