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軍火產業發達 被譽爲東歐兵工廠

迪塔(DITA)輪式自走砲採用了新型底盤。(摘自捷克國防部)

上個月,捷克衆議長艾達莫娃率政、商、學界代表團訪臺,臺灣與捷克似乎有機會建立軍事合作管道,甚至可能有機會購買捷克造的DITA輪式自走砲與重型軍用卡車。捷克的重工業與軍事工業相當發達,甚至可說歷史悠久。

捷克是東歐最早的工業國家,可上溯到19世紀。當時捷克的前身波西米亞王國,就是奧匈帝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著名的斯柯達公司,在1890年代,是全歐洲第2大的兵工廠,僅次於德國的克虜伯。

斯柯達兵工廠造過各型步兵、機槍、火砲、艦砲,在二戰時期還生產過35式輕型坦克,其武器的生產工作一直持續到二戰後。

如今的斯柯達公司已不再造槍造砲,而是造火車的斯克達運輸,與造汽車的斯克達汽車。

除了斯柯達,ZB布爾諾也是著名的兵工廠,而且該工廠的槍支還曾是國軍的主力機槍,也就是著名「捷克造」,該槍名爲ZB-26,外型最大的特色就是彈匣上方給彈,每個彈匣20發子彈,於1924年開始生產,重量10.5公斤。它的構造簡單不易故障而廣受好評,甚至英國也相當喜歡,特別引進生產許可自行製作,稱爲「布倫式輕機槍」。它也是當年中華民國少數能取得的高級槍械,到1939年捷克遭納粹德國吞併前,已提供國軍3.2萬挺ZB26,是國軍在抗戰前期重要的機槍。

二戰結束後,納粹雖然離開了捷克,但是捷克仍然沒有得到自由,因爲蘇聯又來了。蘇聯同樣看上捷克的工業能力,爲其生產各種軍事裝備,不過捷克並不是仿造蘇聯武器,仍然堅持一定程度的自主研發,比如捷克的Vz.58突擊步槍,雖然外型與AK-47相當類似,但是槍支原理不同,沒有任何可通用的零件,包括彈匣。這使捷克成爲華沙公約國家裡,唯一不使用AK-47的成員國。

Vz.61「蠍式」衝鋒槍則更爲著名,具有設計簡單、重量輕,單手可操作的優點,使得Vz.61成爲華沙國家當中最常見的衝鋒槍,產量達到20萬把,至今仍在第三世界國家與非洲國家看的到。

除了槍支以外,捷克的航空工業也相當發達,在1960年代生產了L-29 「海豚」教練機,具易於生產、易於操控,以及簡單耐用的特性,使它成爲華沙各國最喜歡的教練機,比蘇聯產的飛機還要安全的多,總產量達到3500架,至今仍有許多L-29仍然在飛行。

在L-29之後,捷克又在1970年代推出L-39「信天翁」教練機,保持良好的簡單可靠與高度安全的特質,L-39也是極受好評,生產量達到2800架。它曾經在007電影「明日帝國」中出現,詹姆斯龐德搶走一架L-39逃出反派的基地。

L-39的最新版本是L-159,雖然外型上變動不大,但是改用漢尼威的F124渦輪扇引擎、西方式航電、與線傳飛控系統,使它成爲目前性能最好的噴射教練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