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CPTPP和RCEP 習近平新經貿戰略

(圖/中新社

11月15日,東協10國與中、日、韓、紐、澳等15國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個協定參與國家的GDP、貿易人口,分別佔全球的30.7%,26.6%與29.5%,是全球最大的一個多邊經貿組織,其重要性當然不能忽視。臺灣地理位置上處於RCEP的中心,而且與這些國家的貿易總量佔對外貿易總量的57.7%,現在臺灣被排擠在外,未來可能受到的影響不言而喻。

RCEP原本有16國參與,在2011年開始啓動協商,經過20多次的協商卻一直無法達到共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態度。因爲印度與大陸的貿易呈現嚴重的逆差,他們很擔心加入RCEP降稅之後,會擴大對大陸的貿易赤字,因此遲遲不願意簽署,最終其他國家決定不再考慮印度,先行簽署。這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因爲CPTPP已經在兩年前正式生效,對於未參與其中的國家造成壓力,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則是中國的態度。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最早是由太平洋兩岸的4個小國所組成,包括新加坡紐西蘭汶萊智利,因爲規模很小,所以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2005年美國看到太平洋另一邊的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因此當時美國總統巴馬說,美國要重返亞洲,並且要帶領亞洲。於是美國宣佈加入TPP,美國宣佈加入之後,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國就相繼宣佈加入,2008年正式開始協商。不但如此,TPP把開放的標準設定得非常高,其中99.9%的商品列入降稅範圍,當然也包括了服務業的開放。此外,關於環保議題勞工政策國營事業政府透明與反貪腐等,都被寫在條文當中,因此有些人甚至認爲是TPP故意把標準設得很高,讓中國大陸不易進來。

幾乎就在TPP開始協商的時候,東協10國也決定擴大他們的自由化,把原先與他們分別簽署FTA的其他6個國家一起納入,形成多邊的RCEP。對於中國大陸而言,可以藉由參與RCEP,增加對周邊國家影響力,對抗TPP的衝擊,於是大陸也積極參與推動RCEP。2017年初,美國退出TPP之後,剩下來的11國決定把名稱更改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並且在2018年年底正式生效。在受到CPTPP生效的剌激下,RCEP加速協商,終於在11月中正式簽署,預計未來兩年內會正式生效,其中大陸簽署的態度可以說是最爲積極。

其實中國大陸的目的不止如此。2001年年底中國大陸加入WTO之後,對外貿易快速成長,2019年出進口總額分別達到2.5兆和2.1兆美元,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國與第二大進口國,因此有很多人認爲中國大陸是WTO體制下最大的受惠者。不但如此,現在中國大陸也積極利用其經貿實力,擴大對周邊國家的經濟與政治的影響力,一帶一路政策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簽署RCEP之後,大陸外交部長王毅立即訪問日本和南韓,並且表示大陸將加速推動協商中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希望此一FTA能在RCEP的架構下做更大幅度的開放,並稱其爲「RCEP+」。在此同時,大陸也宣稱,未來不排除加入CPTPP。因爲CPTPP的幾個主要成員國都與大陸有很高的雙邊貿易,他們應該會對大陸加入CPTPP表示歡迎。不過,由於CPTPP的開放標準非常高,大陸是否真的願意開放國內市場來換取加入,未來還值得觀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幾年前,大陸曾經表態說,未來希望能把CPTPP和RCEP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並稱之爲「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雖然這只是中國大陸的一項倡議,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大陸對於擴大與周邊國家經貿關係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其中的政治意涵也清晰可見。

美國在歐巴馬政府時代簽署了TPP,但是川普一上任就退出,使得美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經貿影響力大減。現在拜登接手,他說過要重回多邊主義,因此美國是否重回CPTPP就是一個觀察重點。如果美國不參與CPTPP,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就會增加;反之,如果美國再回到CPTPP,或許美國就有一個很好的舞臺與夥伴,來持續與中國大陸的經貿競爭

總之,現在「經貿離不開政治、政治也離不開經貿」,未來中國大陸一定會持續地利用經貿實力來擴大其政治影響力。美國如果只強調政治性的「印太戰略」,而沒有經貿戰略支持的話,他們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可能會愈來愈小,反觀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可能會愈來愈大。此一趨勢值得我們重視!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