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彎道超車 研發艦載無人機

解放軍遼寧編隊駛離香港。(新華社資料照片

1969年7月6日,大陸國產殲-8戰鬥機成功首飛,是大陸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戰機意義非凡。正值殲8首飛50週年,中航工業特別推出紀錄片《奮飛》。

不過片尾竟意外曝光一款全新無人機型。從紀錄片CG動畫中可看出該款無人機採用新穎的無尾翼設計等,各方面可以確定是一款艦載無人機。正巧,此前大陸軍博館中的航母模型上,也出現艦載無人機的身影,幾乎已確定大陸在這條路上起步了。

鳳凰網軍事報導,從紀錄片的CG動畫中可看出,該款無人機採用非常新穎的無尾翼設計,體型接近中型戰鬥機,而且畫面中該無人機從機庫內拉出,伴隨升降機緩緩升起,並具備機翼自動摺疊功能基本上可以確定是一款艦載無人機。

無獨有偶,此前軍博中的航母模型上,同樣也出現艦載無人機。僅是動畫和模型,並不能確定這種艦載無人機真的存在,但至少可確定大陸已開始起步。

艦載無人機的概念最早由美國海軍提出,按美國海軍的要求,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也研發了一款較成功的艦載無人機驗證型號X-47B,長11.63公尺,翼展18.92公尺,摺疊後爲9.4公尺,空重6.3噸,採用一臺F100-220U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超過20噸,這一指標甚至比F-16戰鬥機還要高。遺憾的是雖然X-47B性能優秀,但美國海軍基於作戰理念還是放棄具作戰能力的艦載無人戰機,隨後提出MQ-25艦載無人加油機專案。並最終選擇波音公司競標方案

不同於美國作戰思想,解放軍海軍能大力發展艦載無人戰機,實現彎道超車。因爲無人,基本上傷亡率降低,包括起降事故受傷;隱形能力更好,可做出有人機無法實現的戰術動作;具更好的突防能力;艦載無人戰機體型更小,容易佈置還可形成數量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