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地”激活太行熱土

“這次巡迴指導,讓我感受到易縣整體教育正昂揚爬坡。”2020年10月29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樑格莊學校掛職支教北京海淀中關村第三小學科學教師劉玉男感慨地說。易縣教育和體育局局長許俊良介紹,最近,他們正組織海淀區掛職支教的16位老師在易縣各中小學校巡迴指導,講授教學管理經驗,進一步幫扶易縣教育。

作爲北京乃至全國的教育高地,海淀區自對口幫扶太行山區千年古縣易縣以來,努力發揮自身的教育優勢,並結合易縣的具體情況實施精準化幫扶對接,送理念、送方法、送資源,激發了易縣當地教育改革活力,起到了積極示範引領作用。

教育幫扶對接,既需要把優勢地區教育資源“請進來”,又需要讓貧困地區的教學主體“走出去”。如何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管理理念留下,促進受援地教育水平整體化和長遠化發展?海淀區和易縣共同實施京冀對口幫扶教師交流培訓項目,力爭在當地培養一批優秀的教師和管理人員。易縣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成員石新民介紹,結對幫扶以來,易縣已有26所學校與海淀區各大學校結對幫扶,“海淀區的名師專家頻繁來到易縣支教交流指導,易縣的教師和管理人員也多次趕赴北京跟崗學習”。

“海淀的教育優勢不僅僅是在資源上,更是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剛剛在北京跟崗學習兩個月的易縣新城小學教師於航如是說。在兩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在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安排下,走進北京各大學校,參與學科調研、骨幹教師研修優質課展示、說課比賽等多項活動。在跟崗學習的過程中,大單元整體備課的思路讓於航受益良多。於航介紹,每節課的學科核心內容和思想方法、價值觀念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從大單元主題出發,對各節課時進行整體備課,才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深入理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於航說

同樣是跟崗學習,易縣裴山中學副校長張志遠則重點關注德育課程。他坦言,在原有的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需要充分挖掘各學科教學中的文化內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並利用各學科的特點在教學中貫穿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一節優秀的課必須是學科和德育相融合的課堂。”張志遠說。

除培訓一線教師外,海淀還發揮黨校作用,對易縣教育系統幹部進行全面培訓。海淀區教育黨校常務副校長陳巖介紹,該校目前正組織易縣相關幹部,在基層黨建工作學校德育工作管理、學校教學工作管理等方面採取專題研討、研修交流等方式的培訓,以提升教育系統幹部的整體水平,助推其專業成長。

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的教師交流受到了限制,雙方及時調整了對接計劃,把實地指導改爲線上指導、實地研討學習改爲線上研討學習,對接工作並沒有因爲疫情停滯,“雲幫扶”持續開展。爲保障疫情期間教育幫扶工作的開展,海淀區教委專門爲易縣開通了100個海淀教育視頻資源網使用賬號,該平臺可容納2000餘名用戶同時在線觀看。

在中小學結對幫扶中,雙方也根據兩地學校特色,爲每對學校確定幫扶主題,力求達到精準扶智、特色幫扶。狼牙山五壯士紅軍小學與北京市八一學校確立紅色教育對接主題;作爲戲曲文化進校園特色小學,尉都小學師生受海淀西頤小學邀請參加了該校的“金帆高揚向未來”北外京劇專場演出;南城司小學與海淀上莊小學對接,合力推進學校書法教育深入開展……

2020年以來,易縣教師直接接受北京專家培訓共計6500人,北京200餘名專家來易縣指導,直接或間接參與培訓的管理人員、教師覆蓋了全縣學校,縣內就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4757人受益。

海淀區掛職幹部,易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沈景茂說,下一步將繼續做好教育幫扶工作,並重點傾向對基層一線的教育幫扶和貧困人口職業培訓上,穩固脫貧成果。(記者 陳元秋 耿建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