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脫鉤大選架空民主 告別公投

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費鴻泰(中)、書記長陳玉珍(右)、副書記長洪孟楷(左)13日在黨團舉行「蘇貞昌當完「國庫小偷」準備當「公投流氓」?」記者會表示,政府編列8.6億的預算辦理公投,卻被民進黨拿來宣傳反公投,成了國庫小偷,而公投的結果變成參考用,批評蘇貞昌就是公投流氓。(陳信翰攝)

臺灣完成首次與大選脫鉤的公投。這段過程,即便朝野強力動員催票,4項公投案,卻沒有任何一方跨過495萬基本門檻。這個結果,證明脫離大選後的公投,不是深化民主,而是架空民主;1218選民不是完成公投,而是告別公投。

爲補強代議政治不足,《憲法》賦予人民有權透過公投執行復決權,藉此防止執政列車失控;若要說「公投」是政府防腐劑,並不爲過。因此,以民主、進步爲名的民進黨,早在1993年,就由被民進黨尊稱爲「蔡公投」的蔡同榮提出公投法草案。

爾後,《公投法》雖在2003年上路,但投票率、同意票均得過半的「雙二一制」,被民進黨稱爲鳥籠公投,直至2017年才挾着國會過半優勢將門檻砍至總數1/4以上即可,並將「公投綁大選」入法。當時,蔡英文說,這是還權於民、人民作主的歷史時刻。

民進黨追求近30年的價值,卻在1年後只因地方選舉的一時挫敗,硬是修法將公投錯開選舉年,避免重演2018歷史。

表面上,蔡政府說公投綁大選會造成選務混亂,所以必須切割辦理。但,公投的目的,無非是讓民衆展現直接民權;與選舉互綁,則是要儘可能避免讓公投因投票率不足而缺乏民意的代表性。所以,政府豈能以選務技術爲理由,去顛覆公投的初衷?

此次公投前夕,蔡英文煞有其事地說,反對公投綁大選是希望大家能夠更理性,不被選舉激情影響。這下可好了,從開票結果來看,投票率的不足,管你是理性還是激情,一切都是白搭。

回想過去1年,臺灣社會花了多少人力、物力,從提案、連署成案,到府院黨動員反制,朝野肅殺對撞,累積出如此龐大的社會能量,投票率卻仍僅有41%,這樣的結果不僅無法呈現真實民意,更已讓人看見覆決權的窮途末路。未來,每兩年一度的公投日,註定都將只會是「投爽的」假民主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