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了!繼續捲起來了!

文/楊國英

茅臺的降價,給本週資本市場的大消費潑了一盤冷水。

近期,關於飛天茅臺的降價傳聞可謂是接踵而至,先是散裝飛天成交價跌到2580元/瓶,今天據傳又降到2510元/瓶、部分電商平臺團購價直接下探到2450元/瓶以下。

由此影響,昨天和今天茅臺股價合計下跌超過3%、五糧液股價兩天合計跌幅更是超過5%,中證白酒指數兩天合計跌幅也超過了4%。

對於茅臺,記得去年直播時,有投資者問“茅臺提價、白酒提價對白酒股是不是一個利好?”(之後小編剪輯了視頻發佈),我當時的回覆要義是——現在的白酒,核心就是內卷,卷經銷商,卷同行,白酒行業的整體紅利早就沒有了。

沒想到一言成讖,茅臺去年11月1日對經銷商提價引發的當天股價暴漲(當天收盤價1780.99元),自此成爲了過去5個多月茅臺股價的最高點。

今天,在這個確認的超級動盪時代,尋找和挖掘中長期持有的價值基本盤配置,肯定離不開大消費,因爲,大消費是弱週期的,其整體市場需求基本不受全球時局動盪的影響,且無須持續的巨大的研發投入(這也是巴菲特老爺子過去幾十年一直無比青睞大消費的原因所在)。

而研究大消費,真正搞清楚茅臺的業績推動邏輯,事實又至關重要。

真正搞清楚了茅臺的業績推動邏輯,我們也就能真正搞清楚當下的大消費邏輯,也纔有可能真正挖掘適合中長期持有的基本盤配置——這也就是我在今年春節長文第五章講到的所謂“內需市場的各種卷王”。

仔細推敲茅臺上週發佈的2023年報,其營收和利潤的雙雙接近20%的增幅,其核心推動力其實就是內卷。

再具體細分一下,茅臺利潤增長主要靠卷經銷商,茅臺營收增長主要靠卷同行。

。卷經銷商:2023,茅臺批發代理產生的營收接近800億,直銷產生的營收接近700億,這對比兩年前的2021,2021年茅臺批發代理產生的營收是820億,直銷產生的營收僅爲240億。

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了,短短兩年時間,茅臺直銷已經從佔比總營收的22.6%,迅速攀升到佔比高達45%以上。也同時也回答了,茅臺直銷在過去兩年爲茅臺淨利潤保持兩位數增長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爲,茅臺直銷的毛利潤率超過茅臺批發代理超過6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最近兩年茅臺直銷佔比的高速攀升,沒有最近兩年結構性壓控經銷商的空間(卷經銷商),茅臺最近兩年的淨利潤增速肯定無法如此亮眼。

。卷同行:2023,在茅臺總營收增長18.04%之下,茅臺酒營收增長17.39%,其他系列酒營收增長29.43%,其他系列酒的營收增速遠遠茅臺酒營收(高達12個多百分點)。

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了,現在茅臺其他系列酒的營收,對於支撐茅臺整體營收的增速極其重要,如果沒有最近兩年茅臺1935的橫空出世、已經成爲營收百億級的大單品,如果沒有茅臺王子、漢醬、貴州大麴、賴茅等10億級的單品較高增速,茅臺最近兩年的整體營收,絕對做不到持續近20%的較高速增長。

茅臺其他系列酒的營收增速遠遠茅臺酒,這其實就是卷同行,以茅臺1935爲例,其2022年初的橫空出世,目的就是壓控五糧液、國窖1573、洋河夢6的市場空間(卷同行)。

搞清楚了茅臺近兩年的業績驅動邏輯,其實也就搞清楚了當下大消費整體的投資邏輯——尋找和挖掘具有內卷能力的相關標的,也就是我所說的,尋找和挖掘內需市場的各種卷王,而大消費卷王的核心特徵,就是既能卷同行又能卷經銷商。

因爲,結合頂流茅臺的較大幅度降價,我們就必須承認,當下大消費市場整體已經不存在行業紅利,無論是白酒,還是調味品,抑或是飲料和食品等。

在整體紅利不存在之下,在大消費整體業績預期也將逐漸走低之下(除了少數卷王能夠保持業績上升),大消費整體的未來預期走勢,其核心肯定是與市場利率預期掛鉤的——如果市場利率下調超過預期,能夠對衝和覆蓋大消費整體業績預期的走低,那麼,大消費整體依然能夠震盪上漲,而如果市場利率下調低於預期,無法對衝和覆蓋大消費整體業績預期的走勢,那麼,大消費整體就會震盪走低。

所以,之於中長期的價值基本盤配置,尋找和挖掘內需市場的各種卷王,事實就顯得無比重要。

結合我對大消費多年的關注研究,個人認爲,內需市場的各種卷王,應該具備或預期能夠具備五個特徵——一是品牌具有一定的辨識度,二是具有強大且精細的運營能力,三是不折騰不亂投資,四是創始人最好年富力強(55歲以內),五是具有內卷式營收和利潤放量的中長期想象力(茅臺現在內卷式放量的想象力,之於中長期顯然變弱了,畢竟卷功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全國人民都只喝醬酒,也不可能高端中端低端白酒全品類都超強)。

這五個特徵,前三個是能夠成爲內需卷王的必要條件,後兩個則是非必要條件。

關於內需卷王,上半年,我們會專門做幾個專題進行私享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