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奠基 護國神山羣開枝散葉

圖爲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本報資料照片)

中美科技戰,讓臺積電成爲歐美日等主要國家競相爭取前往設廠對象,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超微(AMD)執行長蘇姿豐2個月內先後抵臺,爭搶訂單,不但在臺掀起一波AI旋風,也讓世界看到臺灣護國神山羣的開枝散葉。

科技界巿場人士指出,臺灣晶圓代工、委託封測巿佔都是全球排名第一,IC設計也搶下全球第二名。如今黃仁勳、蘇姿豐相繼來臺,主因臺灣半導體制造是全球最強,不但有很好的聚落也有極佳的人才,可以產生最大效益。早期半導體產業如英特爾等是一條龍,由設計、製造到封測,「臺灣模式」則是全球好幾時年不斷優化的成果,也是超微、英特爾與蘋果都找臺灣代工的主要原因。

臺灣半導體業到電子六哥如今在全球能扮演要角,前總統蔣經國扮演重要推手。1974年初「十大建設」剛起步時,爆發石油危機,石油價格飆漲,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認爲高油價將是未來長期趨勢,他推動「十大建設」中的三項重化工業,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他對行政院秘書長費驊述說他的看法,表明未來工業發展,必需做重大突破。

費驊隨邀請交大同學、美國RCA公司研究部主任潘文淵來臺,潘文淵當時表示,他發現臺灣制電子計算機及電子錶的工廠如雨後春筍的興起,但該等產品所需的重要零件「積體電路 (IC)」是進口裝配,毫無技術可言。而「積體電路」是所有電子產品的核心零件,如臺灣發展「積體電路」有成,可帶動整體電子工業發展。其建言獲得政府採納,積極推動。

前經濟部長尹啓銘表示,潘文淵提出此建言時,臺灣經濟並不發達,國家財政還不富裕,但就是認爲這是一個機會,由政府從預算支應交給工研院去執行,成立臺積電,亦即臺灣現在的護國神山羣就是在前人種樹,後人發揚光大下,纔有今日傲人成績。

資策會資深產業顧問兼資深研究總監陳子昂指出,黃仁勳與蘇姿豐來臺都是來搶訂單,希望臺積電爲其代工,另全球不管是顯示卡或伺服器8、90%在臺製造,如技嘉、微星、和碩等,爲了爭取相關製造商、代工廠採用他們的晶片,先後來臺跟他們搏感情,來臺固樁。